
(1).即莽草。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莽草》:“《本经》云:菵草杀虫鱼。”参见“ 莽草 ”、“ 菵露 ”。
(2).别称菵米、水稗子。一年生草本。夏秋开花。多生于水边潮湿处。全草和果实可作饲料。
菵草(学名:Beckmannia syzigachne)是禾本科菵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名称和特性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菵草读作wǎng cǎo,别称水稗子、菵米。其拉丁学名中的"Beckmannia"为属名,"syzigachne"为种加词,源自希腊语,意为"成对的小穗"。
二、形态特征
三、分布与习性 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及全球,多见于海拔3700米以下的湿地、水沟、稻田等潮湿环境,尤其在低洼黏土区域易形成杂草危害。
四、用途与价值
注:如需完整分类信息或具体药用方剂,可参考搜狗百科及搜狐网的详细描述。
菵草(wǎng cǎo)是一个汉字词语,汉字的拆分部首是“艹”和“艸”,其中“艹”是草的意思,表示与植物有关,而“艸”是五画的草字头。根据笔画顺序,菵草的总笔画数为12画。
菵草一词的来源尚无确切的文献记载,可能是由古代民间创造的,非常少见使用。目前尚无繁体字对应于“菵草”这个词。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常常有一些变化,比如在古代字典《康熙字典》中,可以找到与“菵草”同音的字“蓺糟”,但是意思并不相同。因此,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形式略有不同。
1. 这片湖畔长满了菵草,非常美丽。
2. 在草原上放牧的牛羊喜欢吃菵草。
菵草是一个独立的词语,没有相关的词组或者搭配词。
由于“菵草”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因此并没有明确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与之对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