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产南方。 唐 段公路 《北户录·红蝙蝠》:“又有无风独摇草,男女带之相媚。”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一·无风独摇草》﹝拾遗﹞:“ 珣 曰:‘生 大秦国 及 岭 南,五月五日采,诸山野亦往往有之。头若弹子,尾若鸟尾,两片开合,见人自动,故曰独摇……’ 藏器 曰:‘带之令夫相爱。’羌活、天麻、鬼臼、薇衔四者,皆名无风独摇草,而物不同也。”
无风独摇草,是汉语中对一类特殊植物的古称,其字面意思与特性紧密相关,指在无风的环境中枝叶会自行摇摆或颤动的草本植物。该名称多见于中国古代文献,尤以本草学、博物志类书籍记载为详。以下从词义、特性、文献记载三方面进行解释:
字面释义
“无风”指没有外力(风)作用的环境;“独摇”强调自主性摆动;“草”点明植物属性。合指无需风力即可自行摇曳的草本植物。
核心特性
此类植物因叶片构造特殊(如对光、湿度敏感)或生长习性(如茎秆纤细柔韧),在静止环境中仍能产生明显晃动现象,古人视其为“灵草”。
《本草纲目》记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部》提及:“无风独摇草,生岭南。茎叶如芍药,根似乌头,触之则枝叶自动,无风自摇。” 据现代考证,此描述可能对应含羞草科植物(如Mimosa pudica),其叶片受触即闭合下垂,古人误认为“无风自动”。
《酉阳杂俎》与《岭表录异》的补充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称其“茎细,叶似芍药”,刘恂《岭表录异》载:“无风独摇草,花如芍药而小,子如小麦,生岭南。” 两书均指向岭南(今两广地区)分布的敏感型植物。
药用价值古述
部分古籍载其根可入药,《证类本草》引《海药本草》云:“独摇草根温平,主骨节痛,治折伤。” 但现代中药典籍已罕用此名。
文学象征意义
因“无风自动”的特性,古人常赋予其神秘色彩。如唐诗以“独摇”隐喻孤高品性,或借指难以捉摸的世态(如王建《道中寄杜书记》:“青山无风独摇草,白日不照人心肝”)。
与其他植物的混淆
部分文献将“无风独摇草”与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俗称“鸽子树”)混淆。珙桐花序苞片随风飘动似白鸽飞舞,但需风力驱动,与“无风自摇”特性不符。
参考资料
“无风独摇草”是一个具有历史记载的植物名称,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指一种生长于中国南方及岭南地区的草本植物,名称源于其特殊特性:即使无风环境,叶片或茎干仍会自行摇动。该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北户录》,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收录了相关记载。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成语,比喻孤立无援、无人关注的状态。但需注意,此用法非古代原义,而是现代对字面的文学化解读。
若需了解具体植物分类或古籍原文,可参考《北户录》《本草纲目》相关章节。
拜词八景舆璧翣财势超车创面传马储放单特登讲阽危之域冻僵斗帐二文芳誉宫钥顾恨鬼师故式何已鸿鳞槐蕊江禁坚韧不拔缴进交悦截辕杜辔惊风救御局迫窥伺雷人累纸轮索律藏莽鲁芒鍼猛虡明旦谋维睦剧拟死怒恶砰磷郁律偏稗扑秃情报检索虬辇升叙视眺庶尹棠木舫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停市通车喂虎割肉蓊蔚无情手武生员县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