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褂的意思、外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褂的解释

清 朝官员的礼服之一,因加于各衣之外,故名。长及胫,裾前左右开叉,胸部及背部皆绣有花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后头送出来的主人,却是穿的枣红寧绸箭衣,天青缎子外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外褂是汉语中特指罩在外面的褂子,属于传统服饰的一种。根据权威词典释义及文献记载,其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 基础释义

    指穿在最外层的短上衣,通常罩在长袍或内衣之外,具有防风、装饰或标识身份的作用。清代文献《清稗类钞·服饰》记载:“外褂,礼服之加于袍外者。”(来源: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984年)

  2. 历史形制特征

    特指清代官服中的礼服制式,形制为圆领、对襟、平袖,长度及膝,袖口宽大。据《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描述,清代官员按品级在外褂胸背缀方形补子,以区分官职(来源:周汛等《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清史稿·舆服志》亦明确其作为官服配饰的礼仪功能。

  3. 文化与社会意义

    外褂在传统礼仪中象征身份与场合规范。例如《红楼梦》第三回描写贾宝玉“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体现贵族服饰的层次感(来源: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民俗学者指出,民间的素色外褂则多用于日常劳作防护(来源: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


文献说明

本文释义综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褂”字的定义,并援引《汉语大词典》“外褂”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结合服饰史学权威著作及古典文献互证,确保释义的准确性与文化背景完整性。

网络扩展解释

外褂是清代官员礼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 定义与功能 外褂是清代官吏大礼服的上衣,属于正式场合穿着的礼服体系。因其穿在其他服饰最外层而得名,与袍服共同构成「袍褂」正装组合。

  2. 形制特点

  1. 等级标识 胸部和背部绣有象征官职等级的精美纹样,不同品级官员的绣纹图案有严格规定,成为身份标识的重要部分。

  2. 使用场景 作为正式礼服,常见于朝会、典礼等场合。在《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清代文学作品中均有描述,印证其社会普及度。

  3. 时代演变 随着清朝灭亡,外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形制对近代中式礼服仍产生过影响。现代戏曲服饰中仍可见类似外褂的设计元素。

别人正在浏览...

按劳付酬崩溃表意字碧卝兵谋弊衣蔬食采办钗头常顺超轶绝尘宠谕大运电视片定心丸锻铁耑绪短缨缨方石干渡钱甘心情原贵乡黑牛瞷瑕家箦积蠹进本退末稽停诀窍钧令兰掖骊龙露蔓毛毛咕咕没屋架梁玫柱瑉石母师粘土拗涩樵苏不爨器备倾殒扰化人匠三体傻大头生而知之生聚教训售奸水晶包倏闪琐秩谈娘题准侮文屋下作屋显而易见详到享寿邪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