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肥瘦。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穠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2).艳丽纤巧。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补遗》:“自 陈 黄 之后,诗人无逾 陈简斋 ,其诗繇简古而发穠纤。”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上》:“如 汉 魏 之浑朴古雅, 六朝 之藻丽穠纤,澹远韶香, 甫 诗无一不备。” 鲁迅 《准风月谈·难得糊涂》:“文学呢?要用生涩字,用词藻,穠纤的作品,而且是新文学的作品。”
“秾纤”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nóng xiān,由两个左右结构的汉字组成。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形容体态或事物的肥瘦、粗细
最初用于描述人体比例的匀称,如曹植《洛神赋》中的“秾纤得衷,修短合度”(意为胖瘦适中,高矮合宜),强调恰到好处的美感。
引申为“艳丽而精致”
在文学语境中,常指文风或艺术表现的华丽与细腻。例如宋代罗大经评价陈简斋的诗“由简古发秾纤”,指其作品从质朴逐渐转向繁复精巧。
“秾纤”既涵盖具象的体态描述,也延伸至抽象的审美评价,是汉语中兼具形象与意境的词汇。
秾纤(nóng xiān)是个形容词,意思是纤细、纤巧。它形容事物细小、娇美,给人一种清秀而不失雅致的感觉。
秾纤的拆分部首是禾(hé)和纟(sī),分别代表着禾本科植物和纤维类物质。它共有11个笔画。
秾纤最早出现在《周礼·仓颉》中,是当时人们对某种细小物件的称呼,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秾纤多用于形容人或物的外貌特征。
秾纤的繁体字为「秾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秾纤的表示方式略有不同。它的写法为「殮(lǜ) + 糸(mì)」。
1. 她一双秾纤的手指如同琴弦,在琴键上轻轻飞舞。
2. 这幅画作中,花朵的线条秾纤而优雅,仿佛在微风中轻轻起舞。
秾纤具有形容词的特点,可以搭配其他词语使用,如:秾纤身段、秾纤玉指、秾纤腰肢。
近义词包括:纤巧、娇小、细腻。
反义词包括:粗糙、粗壮、粗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