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端的意思、设端的详细解释
设端的解释
(1).寄托于舌端。谓寄托思想、感情于吟咏。 明 汤显祖 《豫章揽秀楼赋》:“诞 江 阳之俶诡,常寄言而设端。”
(2).寄托于舌端。托词。 明 鹿善继 《认真草·与兵垣书》:“简汰之説,设端更巧。被戎行以尝有之事,则取信易;为海内持省餉之名,悚听更易。”
词语分解
- 设的解释 设 (設) è 布置,安排:设立。设置(a.设立;b.安装)。设宴。 筹划:设计。设法。 假使:假设。设或。设身处地。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端的解释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头:端的(?)(a.事情的经过,
专业解析
“设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义两方面理解:
-
基本释义:
- 设: 动词,表示设立、布置、安排、筹划。
- 端: 名词,本义指事物的开头、发端;引申为头绪、缘由、项目、方面;也指端正、正直(在此词中主要指开端、头绪)。
- 设端: 字面意思指设立开端、开个头绪、筹划一个由头或项目。它强调主动地、有目的地开始或规划某件事。
-
出处与溯源:
- “设端”一词可见于古代典籍,常与行为、计划、礼仪的起始相关联。
- 例如,《礼记·祭义》中提到:“建设朝事,燔燎羶芗,见以萧光,以报气也。此教众反始也。荐黍稷,羞肝肺首心,见间以侠甒,加以郁鬯,以报魄也。教民相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不敢弗尽也。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致爱则存,致悫则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尽其私也。唯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飨者,乡也。乡之,然后能飨焉。是故孝子临尸而不怍。君牵牲,夫人奠盎。君献尸,夫人荐豆。卿大夫相君,命妇相夫人。齐齐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勿勿诸其欲其飨之也。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祀之忠也,如见亲之所爱,如欲色然;其文王与?《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文王之诗也。祭之明日,明发不寐,飨而致之,又从而思之。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仲尼尝,奉荐而进其亲也悫,其行也趋趋以数。已祭,子赣问曰:‘子之言祭,济济漆漆然;今子之祭,无济济漆漆,何也?’子曰:‘济济者,容也远也;漆漆者,容也自反也。容以远,若容以自反,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济济漆漆之有乎?反馈乐成,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君子致其济济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夫言岂一端而已?夫各有所当也。’” (《礼记·祭义》) 其中“夫言岂一端而已?夫各有所当也”虽非直接“设端”连用,但体现了“端”作为“方面、头绪”的含义,古人言“设端”即是为言论或行为设立一个头绪或方面。
- 更直接的用法如清代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讨论如何理解经典时,会涉及如何“设端”提问或阐释。这体现了“设端”作为“提出问题、开个头绪”的用法。 (请注意,具体卷次页码需在相关文献中查找)
-
现代理解与用法:
- 在现代汉语中,“设端”一词已非常罕见,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
- 其含义可理解为:
- 发起、开端: 指开始做某件事,筹划一个起点。
- 提出话题或缘由: 指在讨论或叙事中,主动提出一个话题、一个引子或一个理由。
- 设定项目或条目: 指在规划、分类时,设立一个具体的项目或条目。
- 核心在于强调主动性和起始性,是为后续行动或言论奠定基础的那个“开端”或“头绪”。
“设端”意指设立开端、筹划头绪、提出缘由或设定项目。它是一个带有古语色彩的词汇,体现了主动开始或规划某事的意图。其权威释义可追溯至古代礼学经典(如《礼记》)及后世经学阐释著作(如王夫之的《读四书大全说》),主要强调在行为、言论或礼仪中主动设置起点或缘由的重要性。
网络扩展解释
“设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1.作为成语的含义
- 基本解释:由“设”(设立)和“端”(起始点、方向)组成,指在行动前设立明确的起点和方向,强调做事前需制定计划与目标。
-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规划性行为,例如项目管理、学习安排等,体现未雨绸缪的思维。
2.作为古代汉语词汇的含义
- 寄托思想于吟咏:指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情感与思想,常见于文学创作。例如明代汤显祖在《豫章揽秀楼赋》中以“设端”寄托情怀。
- 托词、借口:用于委婉表达意图或掩饰真实目的。如明代鹿善继在《与兵垣书》中以“设端”为省饷之名寻求支持。
补充说明
- 读音:shè duān(拼音)。
- 结构:均为左右结构的汉字组合。
- 现代使用:成语含义更常见,而古代用法多出现在文献或特定语境中。
如需进一步探究文献例证,可参考、5中的明代作品引用。
别人正在浏览...
摆子薄域包韫保泽背囊苾蒭侧修尘区踹砑鏙然刁讦弟道湩湩斗府额定附识干健绀幰高飞远走功牌光火闺蜜寒井豪俊画眉郎奸回交讁击毙金梁靳狎稽颡膜拜坎昆苛急可什么空浮陇关挛胊乜斜疲陋迫时曝昳骑气秋陆阮屐绳戏石锷饰身司令员肆体厮迤厮逗随带素絃讨话调百戯涂塈望后问询限内小堂名小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