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愎戾的意思、愎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愎戾的解释

亦作“ 愎类 ”。亦作“ 愎盭 ”。1.执拗乖僻。《逸周书·史记》:“昔 穀平 之君,愎类无亲。”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言事未蒙听允书》:“此乃諂上傲下愎戾之臣也。” 清 陈确 《与吴裒仲书》:“弟亦有心胸者,何至久愎戾不循道理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葸耎者不为长,憃愚者不为长,暴横者不为长,愎盭者不为长,奸私者不为长。”

(2).指执拗乖僻的人。 汉 班固 《窦车骑北伐颂》:“悂蒙识而愎戾顺,贰者异而懦夫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愎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形容人性情固执、乖张暴戾。以下从字形、释义、古籍用例及权威词典解释四方面详细说明:


一、字形与字源


二、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为“固执乖张,凶暴不讲理”,并引《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例证:“愎戾遂过,不可悔也。”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ISBN 978-7-5326-4290-6。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义:“刚愎乖戾,性情暴烈。”例证见《后汉书·袁绍传》:“而性愎戾,羞于屈己。”

    来源: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01595-4。


三、古籍用例

  1.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愎戾遂过,不可悔也。”

    指固执己见导致过失,无法挽回。

  2. 《史记·酷吏列传》

    “禹(赵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然文深意忌,务在苛察,其治类成、汤(指酷吏郅都、宁成)之愎戾。”

    描述赵禹性情刚愎严苛。


四、近义词辨析


“愎戾”属贬义词,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形容人因固执而行事暴虐,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情感色彩。现代汉语使用较少,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或历史人物评价。

网络扩展解释

“愎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 基本含义
    发音为bì lì,主要指固执、顽固、不听劝告 的性格或行为,同时带有暴戾、乖僻 的负面色彩。例如,形容人一意孤行且性情残暴。

  2. 详细解释

    • 性格特征:形容人执拗、难以沟通,常因坚持己见而忽视他人建议,甚至表现出暴虐倾向(如历史上的暴君)。
    • 词义扩展:亦可指代具有此类性格的人,或描述某种态度、情绪(如“愎戾之气”)。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性语境,如评价历史人物、文学角色或现实中的偏执行为。例如:“商纣王刚愎自用、愎戾残狠,最终导致亡国”。

  4. 出处与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逸周书·史记》,原写作“愎类”或“愎盭”,后逐渐演变为“愎戾”。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逸周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拜井班布逼掯差事厂畈敕旨撺箱当场出彩磴石肚腹飞蛾覆橑高高在上高文大册巩巩公幄观身贵齿龟主诃护赫连横步哄哄鸿涌灰人获免互助金鞴科头袒体客席陋庸谩天口宁遫凝冷农业局篷声凭高轻狂去住两难人神同嫉阮家贫三忘杀鸡取卵食方于前适物石菑税捐睡榻铜爵台通选颓业屠脍涂鸦违谏文虎蚊母木五印霞飞险特狎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