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徒诗的意思、徒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徒诗的解释

不入乐的诗。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诗论一》:“若夫 邶 、 鄘 、 衞 、 王 、 郑 、 齐 、 魏 、 唐 、 秦 、 陈 、 檜 、 曹 、 豳 ,此十三国者,诸皆可采,而声不入乐,则直以徒诗著之本土。”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盖乐府与诗,本出一源,其别惟入乐与否之分耳。有声可歌者,即四、五、七言诗亦可为乐府,否则长短杂言而不能入乐,犹徒诗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徒诗”指不入乐的诗,即不配乐演唱、仅用于文字吟诵的诗歌形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徒诗与入乐的“歌诗”相对,特指未被谱曲或脱离音乐独立存在的诗歌。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宋代程大昌的《考古编》,强调诗与乐分离的形态。

  2. 历史背景
    诗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歌谣(群体创作、自然传唱)→乐章(入乐的官方或仪式诗歌)→徒诗(个体创作的纯文本诗歌)。徒诗的出现标志着诗歌脱离音乐束缚,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3. 典型特征

    • 文本独立性:无需依赖音乐表达,注重文字本身的节奏与意境,如《诗经》中部分未被配乐的篇章;
    • 文人创作:多为个体诗人有意识地雕琢语言而成,与民间歌谣的即兴性质不同。
  4. 词源解析
    “徒”在此取“空、仅”之义,强调诗歌仅以文字形式存在。例如《齐风·南山》等未被编入乐调的篇章即属徒诗。

如需进一步了解徒诗与乐府、歌谣的区别,可参考()对诗歌史分野的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徒诗的意思

《徒诗》指的是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或者内涵的诗歌,纯粹只是为了应付任务或者填补篇幅而草率写成的诗句。这类诗句通常没有情感表达,也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拆分部首和笔画

《徒诗》的偏旁部首为“彳”和“言”,偏旁部首“彳”表示“走”,而偏旁部首“言”则表示与言语、语言有关。在《徒诗》的拆分中,偏旁部首“彳”作为整个字的左部,偏旁部首“言”作为整个字的右部。

《徒诗》的笔画数量为11画。具体的书写顺序为:从上到下先画横,再画竖,最后画撇。这些笔画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方向完成书写。

来源和繁体形式

《徒诗》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沿用。它是由两个独立的汉字组合而成,表示了一种特定的概念。

在繁体字中,《徒诗》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基本一致,无明显区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对于《徒诗》而言,古代的写法中可能存在一些变化,比如写法的形状、笔画的顺序等。然而,这些变化并不影响字义的表达。

例句

1. 他的作品只是一些徒诗,没有任何思想深度。

2. 面对紧迫的截止日期,他只能匆匆写出一篇徒诗。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徒劳、徒步、诗人

近义词:废诗、敷衍、敷衍了事

反义词:名篇、杰作、经典诗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