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行船。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浮舟江海,捐弃楫櫂。”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浮舟千仞壑,揔轡万寻巔。” 唐 杜甫 《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诗:“浮舟出郡郭,别酒寄江涛。”
(2).漂在水上的船。 唐 杨炯 《浑天赋》:“天如倚盖,地若浮舟。”
浮舟是汉语中具有多层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由"浮"与"舟"共同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定义,"浮"指物体在液体表面停留或移动的状态,而"舟"为古代对船的统称。二者组合后,"浮舟"在字面意义上指漂浮在水面的船只。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延伸出以下两个主要义项: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自汉代起,"浮舟"逐渐发展出动词用法,表示"使舟漂浮"的动作,如《史记·河渠书》所述"乃浮舟于渭"的工程记载。现代汉语中该词仍保留书面语特征,多用于诗文创作及历史叙述场景。
“浮舟”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引申含义 作为成语时,比喻人生短暂脆弱,如水中漂浮的小船般充满无常与风险。
三、文学与历史用例
四、字义分解
注:部分资料提到《源氏物语》中名为“浮舟”的角色,此为文学人物名,非词语本义。
白澄浆白庭百围卑疵被动卑视不爽偿冤骣骑朝列成事畴日翠罗待补道考斐韡罘罕该邃共用天线系统瑰絶汉东蚌欢炽黄绵袄子加车坚蚕交通信号灯浸渊寄宿生旧年抗喉苦本阑跚梁梠练裙链子垄断路段伦鉴弄水平吞愆错千里鹅毛侨立乔妆改扮荣啓期声色狗马慎终承始失礼受胙熟溜田甿题括通讯録托丽顽傲晚衙伪从乌珠闲疾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