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焦螟的意思、焦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焦螟的解释

亦作“ 焦冥 ”。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东海渔者命曰焦冥。”《列子·汤问》:“江浦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羣飞而集於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犹焦螟之笑云鹏,朝菌之怪大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焦螟”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传说生物,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1. 字面释义
    据《列御寇》记载,“焦螟”(又称“焦冥”)是一种极小的虫类,小到群聚于蚊子的睫毛上却不互相触碰,蚊子和普通人都无法感知其存在。该词由“焦”(指物体烧焦后的微小脆弱状态)和“螟”(指螟蛾幼虫,象征微小)组合而成,强调其细微难察的特性。

  2. 寓言象征
    在道家典籍中,焦螟被赋予哲学意义:

    • 超凡感知的象征:传说中,视力超群的离朱、听力敏锐的师旷等人都无法察觉焦螟,唯有黄帝与容成子通过“斋戒三月、形神俱寂”的修行,才能以意念感知其“大如嵩丘,声若雷霆”。
    • 道家境界的隐喻:故事强调细微与宏大的相对性,暗喻修道者突破感官局限后,能洞察常人不可见的微观世界。

其他注:部分文献(如搜狗百科)提到清代《聊斋志异》中有同名道士“焦螟”,此为人物名称,与原词含义无关。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指向。

网络扩展解释二

《焦螟》的意思

《焦螟》是指一种生活在稻田中的昆虫,俗称稻花螟。它的存在给农田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会吃掉稻子的根茎和穗子,导致稻谷减产甚至死亡。

《焦螟》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焦螟》的拆分部首为火和虫,分别具有三画和虫身五画,总计八画。

《焦螟》的来源

《焦螟》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社会。人们以观察和命名害虫来传承农耕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农作物的保护和管理。《焦螟》一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并广泛使用起来。

《焦螟》的繁体

《焦螟》的繁体字为「焦螟」,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焦螟》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焦螟》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由于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一些部首、笔画的书写可能会有所差异。然而,我无法提供确切的古代写法,因为这需要详细的考证和查阅古代文献。

《焦螟》的例句

1. 农民们发现稻田里出现了焦螟的踪迹。

2. 为了防治焦螟,农业专家研究出了一套科学的防治方案。

3. 这片稻田由于焦螟的袭击,损失惨重。

《焦螟》的相关词语

组词:焦虫、螟蛉。

近义词:稻花虫、稻虫。

反义词:稻子、庄稼。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