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府吏的意思、府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府吏的解释

(1).官吏。《淮南子·主术训》:“府吏守法,君子制义。” 唐 苏颋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诗:“府吏趋宸扆,乡耆捧帝车。”

(2).指州郡长官的属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府吏是汉语中具有明确历史语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官署中的基层官吏或差役。《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官府中的小吏或差役",主要服务于地方行政机构,负责文书传递、案件协理等事务。从构词法分析,"府"指代古代官署或行政机构,"吏"则为官吏的统称,二字组合形成职级限定关系。

该词的历史沿革可分为三个阶段:

  1. 秦汉时期:作为郡县制下的基础行政人员,府吏需通晓律令文书,如《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府吏必择谨勅可用者";
  2. 隋唐至明清:职能细化为"经承""书办"等具体职位,《大明会典》规定府吏需通过"写本""算数"等技能考核;
  3. 文学应用:在《孔雀东南飞》等文学作品中,府吏形象常被艺术化,如"庐江府小吏焦仲卿"成为经典文学形象。

从现代语言学研究角度,《辞源》指出该词的语义场包含"职级性"(区别于朝廷命官)、"地域性"(限定于特定官府)和"职能性"(侧重事务执行)三层特征。在《古代职官辞典》中,其职位等级对应现代科员级行政人员,但无正式品秩。

需特别注意其与现代"公务员"的本质区别:府吏属非科举选拔的杂职,通常通过荐举或世袭任职,且不享受朝廷俸禄体系。该词现已退出日常用语体系,仅存于历史文献及成语"府吏胥徒"中,作为古代行政制度研究的术语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府吏”一词在汉语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其解释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说明:

  1. 泛指官吏
    指古代官署中的一般官吏,强调其遵守法度的职责。例如《淮南子·主术训》提到“府吏守法,君子制义”,说明府吏与上层官员的职能分工。唐代苏颋的诗句“府吏趋宸扆,乡耆捧帝车”也印证了这一泛称用法。

  2. 特指州郡属吏
    具体指州郡长官的下属官吏,常见于汉魏六朝文献。如《孔雀东南飞》(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即描述主人公焦仲卿担任庐江府小吏的身份。

补充说明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可能侧重不同层级,但核心均指向古代行政体系中的基层或中层官吏。需注意其与现代“公务员”的差异,古代府吏多属地方行政系统,职能范围较特定。

别人正在浏览...

百态编余不介惩儆尘鞅痴雨抽筋刺配从善如流当昔定向能武器反手可得发摘奸隐飞奇钩货奋发图强高砧鼓跗贵昌憨实黑籍冤魂呼弄假名兼烛介福急功近名矜慎镌发磕塔空费媿畏雷逝联衔临莅鲁儒昧时门牋溟渤名誉貊布虐暑匿影藏形旁戾谴负清駃青阳丧元山意奢绮尸虫事事手诲树援天兵天将听説偷换鼧鼥托塔天王吾谁与归下愚不移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