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誓诰的意思、誓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誓诰的解释

誓和诰的并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朝廷宪章,军旅誓誥。”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 汤 武 革命,而誓誥兴。”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古重盟诅,咸有誓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誓诰是汉语中具有特殊文体性质的双音节复合词,由"誓"与"诰"两类古代公文形式结合构成。根据《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的解释,该词包含以下三层内涵:

一、词源构成 "誓"本指军事动员时的郑重承诺,《尚书》中《甘誓》《汤誓》即此类文献。"诰"原为帝王对臣属的训诫文书,《尚书·大诰》是其典型代表。二者在周代形成固定公文格式,后逐渐融合为"誓诰"这一复合概念。

二、文体特征 据《中国历代文书选注》(中华书局,2019年版)考证,誓诰具备双重功能:既包含对特定群体的约束性条款(如《牧誓》中的军规),又具备政治训导性质(如《酒诰》中的道德劝谕)。其语言风格庄严凝重,多采用四言句式与典故修辞。

三、历史应用 《周礼·秋官》记载,誓诰类文书需经史官刻录于简牍,并由太祝官当众宣读。秦汉时期演变为官方公告的重要形式,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可见其行文规范的延续性。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特别指出:"誓以束行,诰以明德,二者相济,乃成王政。"

网络扩展解释

“誓诰”是古代文献中的术语,指“誓”与“诰”两种文体的合称,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构成
    “誓”指古代军事或政治活动中发布的誓言、约束性文告,如《甘誓》《泰誓》;
    “诰”是君王或统治者向下颁布的训诫、封赠文告,如《汤诰》《召诰》。

  2. 来源
    源自《尚书》中的文体分类,分别用于不同场合:

    • 誓:多用于军旅动员或重大事件前的宣誓,如《尚书·甘誓》记载夏启征讨有扈氏的誓词。
    • 诰:用于君王对臣民的正式训导或册封,如《尚书·汤诰》记录商汤灭夏后的告谕。

二、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三、字义解析

  1. 誓(shì)

    • 本义:通过言语约束行为,如《说文解字》:“誓,约束也。”
    • 引申:表达决心或承诺,如“誓师”“发誓”。
  2. 诰(gào)

    • 本义:上级对下级的正式告知,如《说文解字》:“诰,告也。”
    • 用途:封赠、训诫或颁布政策,如“诰命”“诰封”。

四、现代误用辨析

部分资料(如)误将“誓诰”视为成语,解释为“发誓保证”。但根据权威文献考证,其本义为文体合称,需注意语境区别。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尚书》相关篇章或《颜氏家训》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变颂饼茶长东黄河大桥缠累超期城聚成允赤光光弛旷充备愁悰淡嘴地表火叠障睋而蜚襳風情月債副车共轨弓蛇滚淌海潮悍志豪燥呵拥虹丝昏烂火判护治降祥金步摇净手金钱癣饥枵倦烦歁窦愧汗良绥礼敬马鞅内修外攘剽伤仆仆亟拜潜濡默被清列屈起山穴身条树揭説戒松畹檀炷淘汰赛屯部五长巫蛊狎敌相仿鲜绿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