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语。每月月半、月底集合众僧讲说戒律。犯有过失者,亦在此时忏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恒 曲次东有 瞻婆国城 ,南有 卜佉兰池 , 恒水 在北,佛下説戒处也。” 唐 王建 《题詵法师院》诗:“三年説戒龙宫里,巡礼还来向水行。”
“说戒”是佛教术语,指僧团定期举行的诵戒与忏悔仪式,具体含义如下:
一、核心定义 指佛教僧团每半月(农历十五与月末)集会,集体诵念戒律条文,并进行过失检讨。这一仪式包含两个关键环节:
二、历史渊源 该制度源自佛陀时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佛陀曾在恒河边"说戒",唐代王建《题詵法师院》诗云"三年说戒龙宫里",印证了该仪式的古老传承。
三、文字解析
四、延伸意义 在佛教修行体系中,说戒制度具有三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汉语文脉中的"戒"已衍生出防备(如戒严)、戒除(如戒烟)等通用含义,但"说戒"仍特指佛教仪式,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区分。
《説戒》这个词源于汉语,是一个动词短语,意思是“告诫”、“劝诫”、“教训”。它描述的是通过言辞或文字向他人传达规劝和警示的行为。
《説戒》的拆分部首是“言”和“戈”,其中,“言”是指语言,表示与语言有关,“戈”则是表示武器,象征着战斗。《説戒》的总笔画数是14画。
《説戒》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是在汉代创制的。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説戒」。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説戒》的写法是稍有差异的。它的古字形写作「说戒」,其中的“説”字在古代以“言”旁加“兌”作为部首,“戒”字则保持不变。
1. 慈父对儿子说戒,教导他要守信用。
2. 老师为了教育学生,常常对他们说戒,劝诫他们不要偷懒。
组词:告戒、诫勉、提醒。
近义词:训导、规劝、劝导。
反义词:宽容、纵容、放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