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狎敌的意思、狎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狎敌的解释

轻敌。《穀梁传·庄公十七年》:“ 齐 人灭 遂 ,使人戍之。 遂 之 因氏 ,饮戍者酒而杀之, 齐 人歼焉。此谓狎敌也。” 范宁 注:“狎,犹轻也。”《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礼,君不使无耻,不近刑人,不狎敌,不邇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狎敌是一个具有警示意义的汉语词汇,字面指对敌人态度轻慢、缺乏戒备的行为或心理状态。从构词角度分析,“狎”本义为亲近而态度不庄重,《说文解字》释为“犬可习也”,引申为轻忽、戏弄;“敌”指敌对势力或竞争对象。两字组合后,特指因轻视敌方而放松警惕,常见于军事策略或竞争语境中。

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批判轻敌行为。例如《三国志》注引《江表传》记载周瑜谏言“今北土既未平安……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即强调曹操狎敌的后果。现代语境中,该词可延伸至商业竞争、体育竞赛等领域,指因低估对手实力而导致失败的决策倾向。

相关概念包括“骄兵必败”,《汉书·魏相传》提出“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与狎敌形成互文释义。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二版)
  2. 《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2006年修订版)
  3.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网络扩展解释

“狎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呈现:

一、词义解释

“狎敌”意为轻敌,即对敌人或对手缺乏应有的警惕和重视。其中:

二、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谷梁传》:

  1. 《谷梁传·庄公十七年》:齐国灭遂国后派兵驻守,遂国因氏族人以酒灌醉齐兵并杀害,导致齐军覆灭。文中评述“此谓狎敌也”,范宁注:“狎,犹轻也”。
  2. 《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提出“礼,君不使无耻,不近刑人,不狎敌,不迩怨”,强调君主应避免轻敌行为。

三、用法分析

“狎敌”多用于军事或政治语境,指因轻视对手而招致失败。其核心在于强调战略上缺乏谨慎态度,而非单纯的实力不足。例如齐国在驻守遂国时疏于防范,即因轻敌导致被反杀。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五、总结

“狎敌”作为古代军事策略中的典型反面案例,至今仍具有警示价值,提醒人们需审慎评估对手实力,避免因轻视而陷入被动。其词义虽简明,但通过《谷梁传》的历史记载,生动体现了轻敌行为的严重后果。

别人正在浏览...

阿枉柏舟节抱痛博接蚕宫超俗绝世出处殊途毳衲存亡继绝到处碰壁典谟东奔西跑对诏顿摔耳聋眼瞎粉堞夫主告化子钩连钩索寡陋好汉做事好汉当横塞呵婆婆红男绿女火钻肩部减退焦糖狡幸节帅祭肺眷睐爁尾泪叶留任伦比茅斋妙笔逆定沤菅强执轻绵圈缋缺分姌嫋擅强山寿审度疏镂私回司言松笼索诃桶盘危岊五津无庸相蒸显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