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炷的意思、檀炷的详细解释
檀炷的解释
燃着的檀香。 前蜀 杜光庭 《飞龙唐裔仆射受正一箓词》:“兰灯夜烛於九冥,檀炷晨飞於三境。”
词语分解
- 檀的解释 檀 á 落叶乔木,木质坚硬,用于制家具、乐器(亦称“青檀”)。 浅绛色:檀口(形容红艳的嘴唇)。 〔檀香〕常绿乔木,产在热带及 * 带,木质坚硬,有香气,可制器物及香料,又可入药。 〔紫檀〕常绿乔木,木
- 炷的解释 炷 ù 灯心。 烧,燃香:炷香。 量词,指燃着的线香:一炷香。 笔画数:; 部首:火;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檀炷是汉语中具有古典韵味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形、字义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檀”指檀香木,属名贵香料,古代多用于制作香品。《汉语大词典》释“檀”为“木名。香木,可制器物,亦可入药”。而“炷”本义为灯芯,后引申指点燃的香柱,《说文解字注》称“炷,灯中火主也”,宋代《广韵》记载“炷,灯炷”。组合成词后,“檀炷”特指檀香制成的香柱,常见于古代诗词与宗教仪式。
二、文化内涵
檀炷在古代文人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唐代李商隐《无题》诗云“金蟾啮锁烧香入”,其中“香”即包含檀炷意象,象征高洁品性。佛教典籍《法华经》记载“烧众名香”,檀香因气味清雅持久,成为宗教祭祀的首选香料,其燃烧过程被赋予净化心灵、沟通天地的哲学意义。
三、使用场景
- 宗教仪式:佛教法事、道教斋醮中常用檀炷供佛敬神
- 文人雅集:宋代文人四大雅事“焚香点茶”之首即指檀炷品香
- 医药典籍:《本草纲目》载檀香“主治心腹疼痛”,檀炷烟气亦有安神之效。
(参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中国香文化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网络扩展解释
“檀炷”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 拼音:tán zhù(注音:ㄊㄢˊ ㄓㄨˋ)
- 释义:指燃烧中的檀香,常用于描述焚香时的香柱或香火。
2.字词结构分析
- 檀:指檀香木,一种名贵香料或木材,常见于宗教仪式或文人雅集。
- 炷:原意为灯芯或燃烧物,此处引申为“燃着的香柱”。两字结合,强调檀香燃烧的状态。
3.文献出处
- 最早见于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文人杜光庭的《飞龙唐裔仆射受正一箓词》:“兰灯夜烛於九冥,檀炷晨飞於三境。”
此句描绘了檀香与灯火在宗教场景中的意境,暗含超脱尘世之意。
4.文学与使用场景
- 常见于古典诗词,如宋代陈克《谒金门》中“檀炷绕窗灯背壁”,唐代刘兼《芳春》“金炉檀炷冷慵添”,均以“檀炷”渲染静谧、清雅的氛围。
5.补充说明
- 现代使用较少,多保留于古籍或文学创作中,用于形容焚香场景或宗教仪式。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语料,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如、2、4)。
别人正在浏览...
阿嬭北辰嬖御不惮烦豺獭超转持平冲泊挫沮带持贷命当年等夷电扇抵雀捐金梵表访贫问苦冯耳贯越挂心害饥黉室黄楼华实相称嚼杂嘉议大夫辑穆惊慌无措夸羡狼巾领使屡变星霜南瞿北杨裴满丕址破二作三铺置碛礰青笺器尚曲闉鸲鹆舞穑地刹帝利折翅拾翠羽视篆衰蓬数短论长説是谈非孙心螳怒题跋桯凳同功茧头疋完姻文彩无异晓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