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参预;充当。 汉 蔡邕 《让尚书乞在闲冗表文》:“遂用臣 邕 充备机密。” 唐 元稹 《高釴授起居郎》:“尚书郎亦有会计奏议之重,非博达精究之才,其可以充备兹选乎?”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又於进士中,亦选一二人充备。”
(2).充满;具备。《后汉书·宦者传序》:“嬙媛、侍儿、歌童、舞女之玩,充备綺室。” 宋 叶适 《六安县新学记》:“至后世之学,乃以充备盛德为圣人。”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猿》:“凡人世所珍,靡不充备。”
充备是汉语复合词,由“充”和“备”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事物在数量、种类或条件上达到充足且完备的状态,强调既满足需求又无缺失。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解析:
充足齐备
指资源、物品或条件不仅数量足够,且品类齐全、无遗漏。
例: 《后汉书·周荣传》提及“车马器物充备”,即形容物品丰富完备。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完全具备
多用于抽象事物,表示所需要素全部满足。
例: 宋代《册府元龟》载“礼仪充备”,指礼仪程序完整无缺。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来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物资充备
多用于描述仓储、战备等实体资源储备充分(如“军需充备”)。
来源:《汉语常用词用法例释》(人民教育出版社)
条件充备
指达成目标所需的客观因素齐全(如“实验条件充备”)。
来源:《现代汉语搭配词典》(语文出版社)
《后汉书·窦融传》
“仓库充备,兵马精强”,形容粮草与军械储备丰足。
来源:《二十四史全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南齐书·武帝纪》
“器用充备”,指宫廷用具齐全无缺。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充备”强调事物在质与量上的双重完备性,多用于正式语境描述资源、条件或体系的完整充足状态,具有鲜明的书面语色彩。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经典辞书。
“充备”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两个核心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例句,可参考权威字典(如)。
哀毁黯湛熬茶彩艳拆字令朝前夕惕朝廷成何体统疵垢达德动脉風流人风瘫敷与干罚跟底功谋雇农活鬼头火鎌孑余集体利益救护船军鞞句爪可愧狼角涟沦鲁鱼陶阴马鹿易形棉花庄邈渺默然木画那摩温逆水行舟暖耳强人所难钤口鞋儿歉意丘荒趋奉取诮取途扰绥挼曲子赛乌沙莽识务授粉梳妆楼滩羊紾戾体皃统类僞涂温犀雾扃雺雾西湖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