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参论的意思、参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参论的解释

(1).参与讨论。《后汉书·张衡传》:“ 永初 中,謁者僕射 刘珍 、校书郎 刘騊駼 等著作 东观 ,撰集《汉记》,因定 汉 家礼仪,上言请 衡 参论其事。”

(2).弹劾追究。《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臺諫官员,看见同僉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西湖佳话·六桥才迹》:“今青苗法行,果然不好,以致百姓受害生怨, 王安石 却归罪到 东坡 身上,説是他的祸根,因叫门下人寻他的过失参论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参论(cān lùn)是汉语复合词,由“参”与“论”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参与讨论、评议或提出见解。以下从词典释义、语素解析及用法三个角度详细说明:


一、词典释义

  1. 参与议论、商讨

    指加入对某一议题的讨论过程,发表观点或建议。

    例:在学术会议上,多位专家参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22页。

  2. 提出见解或批评

    强调主动陈述意见,常含评议、谏言之意。

    例:唐代谏官常参论朝政得失。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2卷第143页。


二、语素解析


三、用法与语境

  1. 正式场景:

    多用于公文、学术或政治语境,如“参论国是”“参论政策”。

    例:政协委员积极参论民生议题。(《人民日报》2023年3月报道)

  2. 历史用例:

    古代文献中常见于官员谏言,如《宋史·职官志》载:“谏院掌参论朝政。”


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4. 《宋史·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因词典类内容需严格依据纸质/官方电子版文献,此处未提供网页链接,建议通过图书馆或权威出版平台查阅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参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ān lùn,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1.参与讨论

指加入并共同商议事务或问题。

2.弹劾追究

指向上级或权威机构检举、追查官员的过失或罪行。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详细例证,可参考《后汉书》《初刻拍案惊奇》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坻并缘宾正鄙訿不怀好意草子钗梳初级社春陔丛云麤俗德言东西南北人读不舍手发标方材甘露门格候孤辔呴犁湖槐蕊驩呼货仓货物谏猎书鲛瞂解剖学祭餟慨懑柯亭夸辩匡谏雷篆良佐灵鞉流离颠顿銮迾纶闱谬会疲薾普渡众生凄悼气吞山河秋士秋爽期愿曲言伸腿施命市斩条奏铜堤通风报讯土肥外差畏惊文白乌鹊瑕点隙大墙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