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灵鼗。《宋书·乐志一》:“以桴击之曰鼓,以手摇之曰鞉。鼓及鞉之八面者曰雷鼓、雷鞉。六面者曰灵鼓、灵鞉。四面者曰路鼓、路鞉。”参见“ 灵鼗 ”。
“灵鞉”是古代一种礼仪乐器,具体释义如下:
基本定义
灵鞉(líng táo)指六面的手摇小鼓,属于古代祭祀或礼仪活动中使用的打击乐器,常与灵鼓配合使用。其名称中的“灵”可能与祭祀神灵的功能相关,“鞉”是“鼗”的异体字,特指摇鼓。
文献依据
形制与分类
《宋书·乐志一》记载:“以桴击之曰鼓,以手摇之曰鞉……六面者曰灵鼓、灵鞉。”说明灵鞉需用手摇动,且六面形制区别于四面的路鼓、八面的雷鼓。
用途与象征
《周礼·春官·大司乐》提到“灵鼓、灵鼗”,郑玄注疏强调其用于祭祀场合,可能具有沟通神灵的象征意义。
扩展说明
建议结合《周礼》《宋书》等古籍原文进一步考证具体使用场景。
灵鞉是一个汉字词汇,由“灵”和“鞉”两个字组成。下面将介绍灵鞉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写法、古时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灵鞉用来描述一种音乐乐器,也被称为“打鞉”。它是古代中国乐器之一,常用于祭祀仪式或庆典活动中。灵鞉通过人们敲击、摇动或振动鞉身,产生独特的音响效果。
灵(土):拆分部首是“米”,总共有五画。
鞉(革):拆分部首是“革”,总共有十六画。
灵鞉这个词是由“灵”和“鞉”两个字组合而成。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的记载,用来描述乐器的名称。
灵鞉的繁体写法是“靈鞀”。
在古代,灵鞉被写作“呂鞀”。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有所变化,写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样式。
在庙会上,乐师们手持灵鞉,奏响欢快的音乐。
此词暂无常见的组词。
暂无与灵鞉意思相近的词汇。
暂无与灵鞉意思相反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