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命的意思、施命的详细解释
施命的解释
施行政令;施行教令。《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孔颖达 疏:“人君法此以施教命,誥於四方也。”《诗·鄘风·定之方中》“卜云其吉” 毛 传:“田能施命。” 孔颖达 疏:“谓於田猎而能施教命以设誓。”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启》:“臣伏以六爻所明,至邃穷於几象;四书所总,施命止於域中。”
词语分解
- 施的解释 施 ī 实行: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刼 )。施为(唅 )。施威。实施。措施(办法)。发号施令。 用上,加工:施肥。施粉。 给予:施礼。施诊。施恩。 姓。 笔画数:; 部首:方; 笔顺编号:
- 命的解释 命 ì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命。命相(刵 )。命运(.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
专业解析
施命
释义:指发布命令、下达指令。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语境,强调权威主体对指令的颁布与实施。
详细解析:
-
词源与核心含义
“施”意为施行、给予,“命”指命令、指示。“施命”即“施行命令”,常见于古代政治、军事场景,如帝王颁布诏令或将领下达军令。《汉语大词典》释为“发号施令”,强调权威性与强制性。
-
古代文献用例
- 《尚书·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郑玄注:“诘,禁也;施命以禁之。”指通过法令约束行为。
- 《后汉书·光武帝纪》:“帝王之位,宜更施命。”此处指帝王更迭时的政令颁布。
-
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施命”多用于法律、公文或仿古文体,如“行政机关依法施命”,突显正式性与效力。
同义词辨析:
- 发令:通用词,侧重动作本身(例:发令开枪)。
- 敕令:特指帝王或宗教权威的命令(例:敕令天下)。
- 施命:强调命令的施行过程及效力,书面色彩更浓。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卷,第1012页)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458页)
- 《尚书译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13页)
- 《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4年版,卷1,第38页)
网络扩展解释
“施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释义
“施命”指施行政令或施行教令,多用于描述古代统治者或掌权者通过颁布命令来管理国家或民众的行为。
二、引证经典
- 《周易·姤卦》
“后以施命诰四方”,意为君主效法天象,通过颁布政令昭告天下。孔颖达疏注:“人君法此以施教命,诰于四方也”。
-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毛传
“田能施命”,指田猎活动中通过教令设立誓约,强调政令的权威性。
三、应用场景
- 古代政治:多用于君主、官员颁布法规或教化指令,如“发号施令”。
- 文献语境:常见于经史典籍,如南朝萧统《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启》中提及“施命止于域中”。
四、补充说明
- 单字解析:“施”有施行、给予之意(如“施政”“施恩”),而“命”指命令或教令,组合后强化了权威性与强制性。
- 现代使用: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多保留在成语或仿古表达中。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周易》《毛诗注疏》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扳絙背流扁桃标新领异伯主簿扇猜妒迟久箠损垂龆鉏头词骨黵改弹丝品竹厄尔尼诺现象尔后二陕番阳废败负板袴脯脡高喻古籍翚服会酒袷囊浆子济川精华晶明军令粱饭灵浒淩杂马讼冥海南粤培训然炬蹂践三途伞子珊瑚珠烧纸钱生栋生敛申列食指术术松尔石溏泻滔滔不竭停蓄退听无耗瑕玷嚣聒小后生枭卢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