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推算季候节气。《宋书·律历志下》:“ 战国 横騖,史官丧纪,爰及 汉 初,格候莫审,后杂覘知在南斗二十一度, 元和 所用,即与古历相符也。”
“格候”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推算季候节气,主要用于历法或天文观测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格候”指通过观测天象或数学计算来推测季节、节气的变化规律。这一概念在古代历法制定中尤为重要,例如《宋书·律历志下》提到“战国横骛,史官丧纪……格候莫审”,说明当时因战乱导致历法推算混乱。
历史背景与应用
该词常见于史书对历法演变的记载。如汉代初期因缺乏系统的天文观测(“格候莫审”),导致节气推算不准确,直到东汉元和年间才恢复与古历相符的推算方法。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天文与农时节气的重视。
现代相关性
虽然“格候”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但其内涵与气象学、农业历法中的节气推算仍有联系。例如“候温”(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等现代气象术语,可视为这一概念的延伸。
“格候”是古代历法术语,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推演自然节律,反映了中国传统天文历法的智慧。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可参考《宋书·律历志》等文献。
格候(gé hòu)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多个意思。它可以指一个人的气质、风格或外表特征。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特性或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格候的拆分部首为“十”和“口”,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字格候的来源不甚明确,但在古代文献中有所提及。它的传统繁体字为「格」。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格候的字形可能会有所不同。经过历史演变,格候的字形可能发生了变化。
例句1. 他的穿着格候好,总是穿得很有型。
2. 这个建筑物的设计格候很独特。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组词:格式、格调、格局、格外
近义词:风格、气质、特征、特性
反义词:不格、不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