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柯亭的意思、柯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柯亭的解释

(1).古地名。又名 高迁亭 。在今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以产良竹著名。 晋 伏滔 《<长笛赋>序》:“初, 邕 ( 蔡邕 )避难 江 南,宿于 柯亭 。 柯亭 之观,以竹为椽。 邕 仰而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奇声独絶。歷代传之,以至于今。” 唐 牟融 《题竹》诗:“ 柯亭 丁相遇,惊听奏钧天。” 明 刘基 《横碧楼记》:“予又闻 柯亭 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清 赵翼 《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二:“百年人物出 柯亭 ,故事犹传旧典型。”

(2).见“ 柯亭笛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柯亭,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均源自历史典故与地理实体:


一、古地名与竹制笛典故

指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西南的一处古地名(今属柯桥区),因东汉蔡邕在此取竹制笛而闻名。

典故出处:

东汉音乐家蔡邕途经柯亭时,发现亭屋东檐第十六根竹椽材质非凡,取之制成音色绝佳的笛子,世称“柯亭笛”(亦称“柯笛”)。此典载于《后汉书·蔡邕传》注引《文士传》,后成为良材遇识者的象征。

例证:

《晋书·桓伊传》载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

文化引申:

“柯亭”由此衍生为咏竹或笛的典故,常见于诗词,如唐代李贺《龙夜吟》“柯亭丁相遇,惊鸣玉琴”即以笛音喻才情。


二、绍兴历史地名遗存

作为绍兴市柯桥区的古称,其地名沿用至今,见证当地历史变迁。

地理沿革:

柯亭原为驿亭,汉代属会稽郡,因柯水得名。南朝《会稽记》载“柯桥下有柯亭”,宋代设柯桥驿,明清为商贸集镇,现为柯桥区行政中心。

现代关联:

绍兴柯桥区保留“柯亭路”“柯亭小区”等地标,柯亭遗址立碑纪念蔡邕制笛之事,成为地方文化符号。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柯亭”词条释义及典故溯源。
  2. 《后汉书·蔡邕传》注引《文士传》(中华书局点校本):蔡邕制笛原始记载。
  3. 浙江地名网:绍兴市柯桥区历史地名考释(www.zjdmw.gov.cn)。
  4. 绍兴市柯桥区政府官网:柯亭文化遗址保护介绍(www.kq.gov.cn)。

网络扩展解释

“柯亭”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可详细解释:

一、古地名(核心释义)

地理位置:柯亭又名高迁亭,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部,以盛产优质竹子闻名。据晋代伏滔《长笛赋·序》记载,此地竹材曾被东汉文学家蔡邕选中制作笛子,因此成为历史典故的发源地。

历史典故:蔡邕避难江南时,曾在柯亭发现竹椽质地优良,取竹制成“柯亭笛”,音色独特,历代传为佳话。这一故事被唐代牟融《题竹》、明代刘基《横碧楼记》等诗文引用,成为文人咏竹、咏乐的经典意象。


二、引申文化意象

代指良笛:因蔡邕制笛的典故,“柯亭”常被用来指代音质上乘的笛子,亦称“柯亭笛”。例如清代诗词中常用“柯亭”隐喻音乐或文雅之事。


“柯亭”既是绍兴西南的历史地名,也是传统文化中竹制乐器的象征符号。其双重含义体现了地理与人文的融合,常见于古典文学及音乐相关题材。

别人正在浏览...

碧幌补缺草衣士称停佁儗赐名醋大低沉丁主滴羞跌屑都将断还归宗法定发杠反目风术伏箱固定电话国籍黑貂黄骢马浑茫经官诘屈旧醅口剌连根烂留门龙辅罗胜子沐发目睛南海子槃头氐炮口慓勇辟头阡绵锹掘岂必绮才鹊报人事三居山墅深故伸志饰駡天末通潮偷懒屯师王寮踠局未形窝工无援乡壮消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