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 王弼 注:“处则乘潜龙,出则乘飞龙……乘变化而御大器。”后因以“时乘”指帝王即位。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之二:“於皇克圣,时乘御辩。” 宋 苏辙 《汝州谢上表》:“顷值时乘之始,偶同汇进之餘。”
(2).指龙。 宋 范仲淹 《老子犹龙赋》:“谓此真宗之德,若彼时乘之性。”
“时乘”是一个源自《周易》的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这一释义源自《周易·乾卦》的“时乘六龙以御天”。其中,“六龙”象征乾卦六爻的变化,比喻帝王在不同时势下的状态(如潜龙勿用、飞龙在天等)。王弼注解认为,帝王需根据时势调整治国策略,因此“时乘”被引申为帝王即位或掌控天下的行为。
例证:
因《周易》以“龙”喻帝王,“时乘”也被直接用来代指龙,尤其象征帝王或圣人的德行。
例证:
该词兼具抽象(帝王权位)与具象(龙)的双重意象,常见于古典文献对帝王或圣人的赞颂。需注意其现代使用极少,属于文言专用词汇。
《时乘》是一个常用词语,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它通常用来形容事物在时间流逝中的变化或演化过程。
《时乘》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日”字的部首,表示与时间相关;右边是“禾”字的部首,表示有关农业、生长。
根据笔画顺序拆分,它由9画组成,分别是:日(4画)+ 禾(5画)。
《时乘》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它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时乘》中,被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物事的变迁。
繁体字“時乘”是《时乘》的繁体写法。尽管现代简化字已经成为汉字的主流,但是在有些场合,人们仍然使用繁体字来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时乘》当时的写法为“時乘”,字形更加古朴,书写方式也与现代有一定的差异。
1. 时乘日月,岁序更迭,万物在变。
2. 人生如梦,时乘飞逝,莫负光阴。
时光、时序、乘风破浪、乘虚而入
演变、变迁、流转、更迭
固守、不变、不动、静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