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亏一蒉的意思、山亏一蒉的详细解释
山亏一蒉的解释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簣”的节缩。喻功败垂成。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语曰:‘行百里者半九十。’井掘九仞,犹为弃井;山亏一蕢,遂无成功。”
词语分解
- 山的解释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山响
- 蒉的解释 蒉 (蕢) ì 古代用草编的筐子,一般用来盛土:“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 蒉 (蕢) à 古书上指赤苋菜。 姓。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山亏一篑"(也写作"山亏一蒉")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事情即将成功时,因最后一点努力或资源的缺失而导致前功尽弃。"蒉"是"篑"的古字或异体字,指盛土的竹筐。
详细释义:
-
字面与比喻义:
- 字面意思指堆积很高的土山,只差最后一筐土就能完成。
- 比喻义指一件大事或一项伟大的事业,在即将成功之际,却因为缺少最后一点努力、资源或坚持而失败,令人惋惜。它强调功败垂成的遗憾。
-
词源与典故:
该成语直接源自《尚书·周书·旅獒》中的名句: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为山: 堆土造山。
- 九仞: “仞”是古代长度单位(约合七尺或八尺),“九仞”形容山堆得很高,接近完成。
- 功亏一篑: 功劳、成就在只差一筐土的时候欠缺了。这就是“山亏一篑”的直接来源,两者意义完全相同。
-
构成解析:
- 山: 比喻要成就的事业或目标。
- 亏: 欠缺、缺少。
- 一篑/一蒉: “篑”(kuì)指盛土的竹筐。“一篑”即一筐土,比喻最后需要的一点努力、坚持或条件。“蒉”是“篑”的古字或异体字,意义相同。
-
用法与近义:
- 常用作谓语、宾语或分句,带有惋惜、警戒的意味。
- 近义成语: 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 反义成语: 大功告成、善始善终、坚持不懈。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在“功亏一篑”或“山”等相关词条下,会明确解释该成语的含义,并引用《尚书·旅獒》作为最早出处。这是汉语辞书中最权威的参考之一。
- 《辞海》(第七版): 在“功亏一篑”词条中,会提供精炼的解释和词源说明,同样会溯源至《尚书》。这是另一部极具权威性的综合性辞书。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在“篑”或“蒉”字条下,通常会解释其本义(盛土的竹器),并列举“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作为经典用例。
- 《成语大词典》: 各类成语词典均会收录“功亏一篑”(等同于“山亏一篑”),详细解释其意义、出处、用法和例句。
网络扩展解释
“山亏一蒉”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基本含义
该成语是《尚书·旅獒》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缩略形式,字面意思是“堆筑九仞高的山,因差最后一筐土而失败”。比喻事情即将成功时因细微疏忽或坚持不足导致失败,即“功败垂成”。
2.词源与演变
- 原始出处:出自《尚书》的“功亏一篑”,其中“篑”指盛土的竹筐,强调“差最后一步”的遗憾。
- 字形差异:部分文献中“篑”写作“蒉”,可能是通假或传抄差异,但含义一致。
- 梁启超引用:近代学者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中以“山亏一蒉”强调坚持的重要性,例证为:“井掘九仞,犹为弃井;山亏一蒉,遂无成功。”。
3.常见误解
部分词典(如)将其解释为“山体因缺少草木而贫瘠”,但此说法与主流文献不符,可能是对“蒉”字单独释义的误推。综合权威来源,应以“功败垂成”为核心含义。
4.使用场景
多用于警示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或描述因小失大的失败案例。例如:
- 学术研究:“实验已接近尾声,若此时放弃,恐成山亏一蒉。”
- 历史评述:“变法改革若不能贯彻到底,终将山亏一蒉。”
5.关联成语
- 近义: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行百里者半九十。
- 反义:大功告成、善始善终。
“山亏一蒉”强调成功前的关键坚持,需注意与“功亏一篑”的关联性,避免因字形差异产生误解。
别人正在浏览...
阿亸回白黑百伪杯中之物变贯闭门投辖参见差点从容就义打交道丹歌點石笃顽二忌翻箱倒笼锋车盥馈官庾海水群飞黄亚姑滑七擦胡盝尖端渐稀交市教务介恃棘林寄名锁军令儁俗局戏颗盐陵傲龙团凤饼胪叙卖狱鬻官马上房子枚数密赡纳污藏垢抛脸披较青峦蚺蛇胆孺月山峙渊渟升荫收管司原拓片天突跳布札通恕铜牙利闻名遐迩枭灭犀布新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