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鞠城的意思、鞠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鞠城的解释

汉 代蹴鞠场地的一种。蹴鞠场四周围以方墙,东西两端各设六个鞠域。 晋 陆机 《鞠歌行》序:“按《汉宫閤》有 含章 鞠室、 灵芝 鞠室, 后汉 马防 第宅卜临道,连閤、通池、鞠城,弥於街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鞠城是中国古代对蹴鞠场地的专称,其名称和形制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基于权威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词源释义

“鞠”指古代以皮革缝制、内填毛发的实心球(《说文解字》:“鞠,蹋鞠也,从革匊声”)。“城”特指带有围墙的专用场地(《汉书·霍去病传》颜师古注:“鞠域,如蹋鞠之域,谓窟室也”)。二者结合指四周筑有围墙的封闭式蹴鞠场。

二、形制特征

东汉李尤《鞠城铭》载:“圆鞠方墙,仿象阴阳”,表明其结构为:

  1. 方形围墙:象征“地方”的围合空间(《周髀算经》“方属地”思想)
  2. 对称球门:两侧设“鞠室”(球门),如《汉书·外戚传》载“鞠城东西有界”
  3. 观测台:“城楼十二,仿效天时”(《鞠城铭》),对应十二时辰的观测设施

三、功能演变

  1. 军事训练场(汉代):
    • 霍去病远征匈奴时“穿域蹋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通过蹴鞠锻炼士兵体能战术
    • 刘向《别录》:“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2. 竞技娱乐场所(唐宋):
    • 唐代出现“毬场”专称(《资治通鉴》卷209)
    • 宋代称“乐棚”或“瓦舍勾栏”(《东京梦华录》卷九)

四、文化象征

“鞠城”体现“天圆地方”宇宙观: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2013)
  2. 班固《汉书·霍去病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
  3. 李尤《鞠城铭》收录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4. 刘向《别录》引自《太平御览》卷754
  5.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古典文学出版社笺注本(1956)
  6. 《周髀算经》钱宝琮校点本(《算经十书》中华书局,1963)

(注: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检索:http://read.nlc.cn

网络扩展解释

“鞠城”是汉代蹴鞠运动的专用竞技场地,具有以下特点:

  1. 基本定义
    鞠城是汉代为蹴鞠比赛建造的封闭式场地,四周以方形围墙环绕,东西两端各设6个“鞠域”(即球门),形似月洞,对称分布。

  2. 结构与布局
    鞠城呈长方形,面积约为现代足球场的一半,仿照“天圆地方”理念设计(鞠为圆形,场地为方形)。球门数量对应一年十二个月,共12座,两队各守6座,通过攻入对方球门的次数决胜负。

  3. 历史背景与演变

    • 汉高祖刘邦曾在长安宫苑内修建鞠城,最初为满足父亲蹴鞠娱乐需求,后逐渐演变为专业竞技场所。
    • 汉武帝时期,鞠城增设观众看台,成为宫廷重要娱乐项目。
    • 唐代蹴鞠改用充气球并简化球门结构,取代了汉代鞠城的复杂设计。
  4. 功能与文化意义
    鞠城不仅是军事训练和强身健体的场所,也承载了汉代尚武精神与社会娱乐需求。其设计体现了古代天文学与竞技规则的结合,如《鞠城铭》记载“法月衡对,二六相当”。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文献记载(如陆机《鞠歌行》、李尤《鞠城铭》等),可参考相关古籍或考古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拜坟笔桶播传餔餟操切搀亲成日价澄叙艟艨祷念断杀飞觥走斝吩咐覆酒瓮敢不归正首邱鼓楼裹脚吼声徽容惑易见风使舵基调击夺击戾鸡林贾警阙阄戏举駮六纪疬疡买青卖青幪巾面貌暝烟拿错纳履决踵宁康沛渥琼柱热骂人民团体戎仆三推六问洒洒山嵎声声口口沈懿实直塽垲退膘豚鱼讬咐尪陋悟对无伤无筭乐暇旷湘夫人险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