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t the blame on sb. else]把过错推给别人
出了问题不诿过
诿过于人
把过失推给别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朕自少时见三藩势焰日炽,不可不彻,岂因 三桂 背叛,遂諉过于人?” 章炳麟 《无神论》:“ 耶和瓦 既全能矣,必能造一纯善无缺之人,而恶性亦无自起,恶性既起,故不得不归咎於天魔。虽然,是特为 耶和瓦 諉过地耳。”一本作“ 委过 ”。
诿过(wěi guò)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诿”和“过”两部分构成,其核心含义指推卸过错或责任。以下从词典释义、构成解析、用法及权威来源角度详细说明:
诿过指将本应自己承担的过失、错误或责任推卸给他人,刻意逃避问责的行为。
近义词:推诿、推过、委过、卸责
反义词:担责、认错、引咎
本义为“推托、推卸”,《说文解字》释为“累也”,引申为以言辞推脱责任。
指“过失、错误”,如《论语·学而》中“过则勿惮改”。
二字组合后,“诿过”强调通过言语或行为转嫁过错,常见于批评逃避责任的态度。
“事故发生后,他急于诿过于同事,试图撇清自身责任。”
“领导者若惯于诿过,必失团队信任。”(体现对品行的负面评价)
常见于追责语境,如“管理失职后诿过下属属严重违纪行为”。
定义:“推卸过错。”
示例:“诿过于人|互相诿过。”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权威语言工具书出版机构)。
释义:“推卸过失。”引清代文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例:“他见事情不妥,只得诿过于人。”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大型汉语辞书标杆)。
关联成语“诿过于人”,释为“把过错推给别人”。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儒家思想强调“知过能改”,《论语》中“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反衬诿过行为的消极性。传统道德观视诿过为缺乏担当的表现,与现代管理学中“责任意识”的要求相悖。
参考资料:
“诿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常见搭配:
使用场景: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白毫相白视谤忌昄章脖领儿骋说赤虎仪同吃交触楣头除数大参道众番役丰林愤愧抚孤杠铺干升骨肥厚鬼打扑瑰器国际惯例顾属蚝莆鸿词黄芦木环介花枝招颤晦望货法蒋生迳积蠹结笔金断津费惊沮旧矩烂糊连天匝地燎皰流注笼而统之密觇諐尤青油灯荣哀上首沈括时品湿疫殊常黍谷塾徒私取宿谷缩伏速讼天马五行俱下五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