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登皇后之位。语本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践元后於翬翟。”翚翟,皇后礼服上绘饰的雉类图形。 清 王有先 《吴下谚联·死人臭一里活人臭千里》:“其所谓更衣秽乱,杀姊屠兄,聚麀践翟等因,备叙檄文。”
“践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如下:
践翟(jiàn zhái)指登上皇后之位,源自唐代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的“践元后于翚翟”。其中:
文学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骆宾王讨伐武则天的檄文,暗讽武则天以不正当手段夺取后位。清代王有先的《吴下谚联》中也有“聚麀践翟”的描述,影射宫廷秽乱与权力斗争。
文化象征
“翚翟”是皇后礼服的核心纹饰,以五彩雉羽图案彰显尊贵,因此“践翟”成为登后位的代称。
“践翟”通过服饰符号隐喻权力更迭,兼具语言精炼性与文化深意,是理解古代政治修辞的重要例证。
《践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除去恶霸,平息叛乱。通常用来形容君主通过强力手段来平定叛乱、恢复秩序。
《践翟》的拆分部首是「足」和「羽」,部首分别代表着脚和羽毛。
《践翟》的总笔画数为16笔。
《践翟》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历史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被逐出家族,流浪到吴国。他结识了吴王阖闾,并在吴国得到重用。后来,晋国发生了叛乱,晋国君主请吴国出兵平叛,公子重耳出任大将,最终成功平定叛乱,重返故土。为了表达对公子重耳英勇无畏的敬意,人们以《践翟》这个成语来形容除去恶霸、平息叛乱。
《践翟》的繁体字是「踐翟」。
古代写《践翟》这个成语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变体,但基本书写方式还是与现代相似。
1. 君王决定动用军队「践翟」,平定叛乱。
2. 在历史上,许多英雄壮举都是通过「践翟」取得的胜利。
1. 践行:积极实践、实行。
2. 践踏:脚踩、踏碾。
3. 翟蝇:一种灰褐色的苍蝇,也叫「义蠊」。
征服、平定、除暴
造反、叛乱、煽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