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神主的意思、神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神主的解释

[a spirit tablet] 供奉祖先或死者用的小木牌

详细解释

(1).百神之主。《书·咸有一德》:“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 孔 传:“天求一德,使代 桀 为天地神祇之主。” 蔡沉 集传:“神主,百神之主。”《史记·夏本纪》:“於是天下皆宗 禹 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儿为五岳神主,厌於祷祠。”

(2).谓人民。《左传·襄公十八年》:“ 齐环 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虐神主。” 杜预 注:“神主,民也。谓数伐 鲁 ,残民人。”

(3).古代为已死的君主、诸侯作的牌位,用木或石制成。《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大司徒 邓禹 入 长安 ,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於 高庙 。” 李贤 注:“神主,以木为之,方尺二寸,穿中央,达四方。天子主长尺二寸,诸侯主长一尺。”《旧唐书·玄宗纪下》:“时太庙为贼所焚,权移神主於大内 长安殿 ,上皇謁庙请罪。”

(4).后民间亦立神主祭祀死者。 元 柯丹丘 《荆钗记·辞灵》:“若是亲娘在日,岂忍如此骯脏,不免到祠堂中拜别亲娘神主。”《儒林外史》第十回:“﹝ 鲁编修 ﹞进了厅事,就要进去拜老师神主。” 曲波 《桥隆飙》十:“我们完全按 桥隆飙 的意思,遵照了 中国 古老的风俗习惯,烧香烧纸,磕头,立神主,殡葬了牺牲的烈士。”

(5).主管祀神的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达摩悉铁帝国》:“﹝王﹞於是杀神主,除神像,投 缚芻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神主的汉语词典释义

神主(shén zhǔ)是汉语传统词汇,指代祭祀时象征祖先或神灵的牌位,通常为木制长方形牌匾,上书受祭者名讳,供奉于宗庙、祠堂或家庭神龛中,作为祭祀仪式的核心对象。以下从词义、文化内涵及历史演变角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字源与本义

    • 「神」:源于甲骨文,本指天地神灵,引申为祖先魂魄;
    • 「主」:象形字,形似灯盏火苗(《说文解字》),后引申为「主导」「核心」。

      二字合称「神主」,即「神灵依托之物」,专指祭祀牌位。

  2. 权威词典定义

    • 《汉语大词典》:「旧时祭祀死者或祖先所立的木牌,上书死者名讳,代表其魂魄所在。」
    • 《辞海》:「宗庙内供奉祖先的牌位,以木制成,上书谥号或姓名,为祭祀对象之象征。」

二、文化功能与形制

  1. 祭祀核心载体

    神主是宗法制度下「祖先崇拜」的具象化载体。《礼记·祭法》载:「设庙祧坛墠而祭之,立之主曰神。」表明其作为沟通人神的仪式媒介。

  2. 形制规范

    • 材质:多为栗木、桑木等耐久木材;
    • 规格:传统为长方形,高约一尺二寸(象征十二月),宽三寸(象征天地人三才);
    • 书写:正面书死者名讳(如「显考某公讳某某之神主」),背面记生卒年月。

三、历史演变与典籍记载

  1. 商周起源

    殷墟甲骨文已有「示」(神主雏形)的记载,周代形成宗庙制度,《周礼·春官》明确「辨庙祧之昭穆,掌神位之序」的礼仪规范。

  2. 儒家经典阐释

    《礼记·檀弓》载:「重,主道也。」郑玄注:「始死未作主,以重代主。」说明神主在丧葬仪式中的阶段性替代关系。

  3. 宋明礼制完善

    朱熹《家礼》详述神主制作流程,强调「题神主」需由宗子执笔,体现宗法权威。

四、现代存续与象征意义

当代宗祠、家祭中仍广泛使用神主,其功能从宗教崇拜渐转为文化符号,象征家族血脉延续与传统伦理传承。部分民俗学者指出,神主文化折射了中国「慎终追远」的集体心理。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七版)
  3. 《礼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朱熹《家礼》(《朱子全书》修订本)
  5. 民俗学论文《中国祖先崇拜研究》(《文化遗产》期刊)

网络扩展解释

“神主”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随语境和文化背景变化。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材质与形式

3.历史演变

4.其他语境

“神主”核心含义是祭祀载体,从帝王到平民均广泛使用,体现了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需结合具体文献或语境区分其指代对象。如需进一步考据,可参考《后汉书》《左传》等古籍或权威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保章正便房笔气博覈渤潏长衣插言晨退怆凄鹑鴽楚岫秦云多言二图飞天祸纥地光烈桂华韩寿分香衡纩花呢火鉴胡腾舞喈喈积非成是近密金镛酒脯郡税疽痈空名告身空桑撩脚陵上灵谈鬼笑黎饰流称隆器闷嘴葫芦棉薄僻安披闼齐服琼铺丘坛惓切容翟山经省究失旧疏冗属章斯巴达似动现象斯洛伐克松花绿随口乱说外利卫护蓊蓊相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