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微薄。 蛤笑 《息争篇》:“宗教压力,至为棉薄。”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章》:“我心力棉薄有所难于理会,写出歌辞来以求明证。”
(2).薄弱的能力。多用作自谦之词。 ********* 《经历》五一:“根据这个观点,我……愿竭尽我的棉薄,追随许多救国的同志们。” 夏衍 《关于关山月画展特辑》:“只要对于抗战救亡多少有点裨益的文化工作,我们都不惜替他尽一点棉薄。”
“棉薄”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形容力量、贡献或能力微薄
指某事物或个人的力量、作用较为有限。例如:郭沫若在《<屈原赋>今章》中提到“我心力棉薄有所难于理会”,即表示自身能力的不足。该用法常见于文学或正式语境中,强调客观上的薄弱状态。
用作自谦之词
表示谦虚地指代自己的能力或贡献,如邹韬奋在《经历》中写道“愿竭尽我的棉薄”,夏衍也提到“替他尽一点棉薄”。这种用法多出现在书面表达或正式场合,体现说话者的谦逊态度。
发音与常见混淆:
该词既可描述客观上的薄弱,也可表达主观上的谦逊,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向。
《棉薄》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棉花的纤维较为纤细柔软、薄而细密。这个词常用来形容纺织品的质地。
《棉薄》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木(mù)和艸(cǎo)。
《棉》的拼音为mián,包含了9个笔画。
《薄》的拼音为bó,包含了16个笔画。
《棉薄》一词的来源比较明确,分别是指棉花的纤维细软和质地薄的特点。
《棉薄》的繁体字为「棉薄」,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棉薄」这个词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古时候的写法是「棉」字边上多带一个「立」字旁,表示棉花的叶子;「薄」字则写作「薄皮草」,强调了质地薄的特点。
1. 这件衬衫的面料非常好,摸上去很软绵,非常棉薄。
2. 这款被子采用了高品质的棉纱织成,质地棉薄,保暖又舒适。
1. 棉织品:指以棉花纤维为原料所织成的纺织品。
2. 薄纱:一种非常薄的纱织品,由于纤维细密,透气性好,常用来制作夏季服装。
《棉薄》的反义词是「粗厚」,指棉花的纤维较为粗糙厚实,质地较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