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渤潏的意思、渤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渤潏的解释

水沸涌貌。 唐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诗:“海水渤潏,人罹鲸鯢。”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渤潏陵隄防, 东郡 多悲辛。” 宋 范仲淹 《水车赋》:“渤潏腾波,忽若刺山之泉涌;潺湲去浪,渐如澄山之练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渤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以下详细释义:


一、基本释义

渤潏(bó yù)指水势汹涌翻腾的状态,常用于形容江河湖海波涛激荡的景象。其中:

示例用法:

“渤潏”形容水流奔腾澎湃,如“渤潏惊涛,崩云裂石”(见清代诗词)。


二、文献引证与权威解析

  1. 《汉语大词典》释义:

    明确标注“渤潏”为“水沸涌貌”,强调其动态汹涌的特性 。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

  2. 古典文学用例:

    • 唐代杜甫《北征》诗:“渤潏固须深,昆仑匪高丘。” 此处以“渤潏”隐喻时局动荡。
    • 清代黄景仁《观潮行》:“渤潏腾沓排天来,轰雷掣电不敢逼。” 直接描绘钱塘潮的磅礴气势 。

      来源:中华书局《杜诗详注》《两当轩集》。

  3. 文字学考据: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释“潏”:“水涌出也,从水矞声”,印证其与水流喷涌的关联 。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三、文化意涵

“渤潏”不仅描述自然水文,更在诗文中承载动荡、壮阔的象征意义。如:

宋代李纲《望海潮》词:“渤潏潮生,烟峦翠拥,东南形胜无双。” 借水势喻山河气象 。

来源:《全宋词》,中华书局辑校。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0.
  2. 仇兆鳌. 《杜诗详注》. 中华书局, 1979.
  3.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4. 唐圭璋. 《全宋词》. 中华书局, 1965.

网络扩展解释

“渤潏”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水沸腾翻涌的样子,常见于古代诗文。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水势翻涌
    指水流因受外力(如地势、风力等)影响而呈现沸腾、喷涌的状态,类似“波涛汹涌”的动态场景。
  2. 引申义
    在文学作品中,常借“渤潏”暗喻动荡的局势或激烈的情感,如唐代李白《万愤词投魏郎中》中“海水渤潏,人罹鲸鲵”,以海水翻涌象征社会动荡。

二、出处与用法

  1. 古籍记载
    《康熙字典》提到“渤”字本义为水涌貌,而“渤潏”是这一含义的延伸组合词。
  2. 诗文例证
    • 宋代晁补之《五丈渠》诗:“悬流下喷水渤潏”,描绘河水倾泻时的澎湃景象。
    • 李白诗中用“渤潏”强化了海水翻腾与人间苦难的对比。

三、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4中的例句。

别人正在浏览...

爱毛反裘搬斤播两杯觥交错惨白仓仓仓颉残书敕语稠密春藻疵政玷秽都大顿委独舞放唐根深蔕结根绪关余闳儒慌慌速速婚书驾空讲下煎迫骄将嗟服絜己解倦解验惊奇疾怨卷蓬逫律亢节榼牙料嘴蒯剑勑厉腩炙盆池皮里阳秋千霜绮窗清庄日干夕惕日时辱照散官三推六问森立式仰守祀殊事太上之忘情跳白果土衡相厚霞气邪志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