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痈疽,恶疮。 宋 曾巩 《边将》诗:“当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痈理须决。”
(2).借指丑恶的事物或坏人坏事。 瞿秋白 《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十一:“那种堕落的神态真是 俄国 社会的疽痈。”
“疽痈”是中医术语,指两种不同的化脓性感染疾病,现结合古籍释义及现代医学解释如下:
疽痈是“痈”与“疽”的合称,均属体表化脓性炎症:
感染位置
痈发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如毛囊、皮脂腺),疽则深入肌肉、筋膜甚至骨骼。
例:痈常见于颈背部,疽多生于项后、关节处。
症状表现
病程与预后
痈病程短(1-2周),易愈合;疽病程长(数周至数月),易伤及筋骨,甚至危及生命。
在文学语境中,“疽痈”常比喻社会丑恶现象或道德败坏之人,如瞿秋白以“俄国社会的疽痈”批判堕落现象。
疽痈在中医体系中体现“同源异症”特点,通过病变深浅、症状缓急进行区分,现代医学则从感染层次和病原体角度解析。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疽痈》是指一种严重的皮肤感染和溃疡性疾病。这种疾病常常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导致皮肤组织坏死、溃烂和化脓。疽痈通常会引起剧痛、发热和局部肿胀。
《疽痈》这个词包含有两个部首,其中“疒”(病字部首)代表疾病,而“疔”(疒部 + 丁部)则用来表示这种疾病表现在皮肤上的破损。
按照传统的汉字拆分方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疽痈》这个词的总笔画数。根据疒的五画,疔的六画,加上两个“的”字(一画),所以《疽痈》总共有十八画。
《疽痈》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如《黄帝内经》和《难经》等。在古代,疽痈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因此有许多文献对其进行了描述和研究。
繁体字中,《疽痈》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在字形上稍有变化。例如,疽通过加入额外的横画,变成疥,而痈则变成癰。这些变化主要是在繁体中对字形的传承和发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疽痈》并非一字一写。《疽》的古代写法有疽和瘃,而《痈》则可写作痈、癰、癈等,表述稍有差别。这些写法都基于字形演化以及动态变迁。
1. 他患有严重的疽痈,需要立即处理。
2. 最近,这个村庄爆发了一起疽痈疫情。
3. 医生细心地治疗了他的疽痈,最终顺利恢复了。
一些与疽痈有关的常见词组包括:
1. 疽痈肿痛:指疽痈引发的严重肿胀和疼痛。
2. 疽痈溃烂:形容疽痈破裂并流出脓液。
3. 疽痈扩散:描述疽痈蔓延至周围组织的情况。
与《疽痈》相近义的词汇有“痄腮”、“疰”等,这些词汇也可以用来指代皮肤感染或疾病。而与《疽痈》相反义的词汇则较少明确定义,可以使用一些与健康或无疾病相关的词汇进行对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