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 西域 地名。《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又歷 大头痛 、 小头痛 之山, 赤土 、 身热 之阪,令人身热无色,头痛呕吐。”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梯航入贡,路经 头痛 、 身热 。”
“身热”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全身发热的症象,属于中医常见证候。中医认为阳气过盛或虚衰均可导致身热,如《素问》提到“阳胜则身热”“气虚身热”等。
延伸用法
也可比喻心情激动或热情高涨的状态,如成语“身热汗出”常形容情绪波动时的生理反应。
《汉书·西域传》及宋代诗词中提到的“身热”为古西域地名,位于今帕米尔高原一带,因当地气候炎热、地势险峻得名。
可能原因:
治疗方向: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抗感染、免疫调节或物理降温等措施。
“身热”需结合语境理解:中医侧重辨证施治,现代医学强调病因分析,古籍中则为地理名称。若出现持续性身热,建议结合其他症状就医排查。
身热是指身体发热,通常是由于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产生的热量过高所导致的一种身体感觉。当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温一般在36.5°C到37.5°C之间,若体温超过37.5°C则会感到身体发热。
身热的拆分部首为「自」和「火」,「自」意指身体,「火」意指热量。身热的总笔画数为10。
身热在汉语中是一个组合词,由「身」和「热」两个独立的汉字组成。身热一词的形成是汉语根据实际情况、用词灵活构建的结果。
身热的繁体字为「身熱」。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身热的形状有所不同。以秦代小篆为例,「身」字的上部有一竖,中间有一横,下部有一撇;「热」字的形状则与现代略有差异,火的部分为立体闪电状。汉字的形体演变是文化发展的见证。
他感冒了,所以身体一直很热。他觉得自己发着低烧,身热难耐。
组词:热身、身体、发热
近义词:发烫、发热、烧热
反义词:身冷、体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