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嫉忌的意思、嫉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嫉忌的解释

犹妒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苗生》:“然嫉忌者易服而毙,则知 苗 亦无心者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嫉忌(jí jì)是汉语复合词,由“嫉”与“忌”两个语素构成,核心含义指因他人优于自己而产生怨恨与妒忌的心理状态。其释义及用法分析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嫉”本义为憎恨(《说文解字·女部》:“嫉,妒也。”),“忌”意为猜忌、畏惧(《说文解字·心部》:“忌,憎恶也”)。合成后强调对他人优势的双重负面情绪:既含妒羡,亦含敌意。

    例: “性多嫉忌,权宠渐衰。”(《南史·后妃传》)

  2. 情感层级

    较单用“妒忌”程度更深,常隐含攻击性倾向。如《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可见其涵盖对才能、地位、外貌等多维度的排斥心理。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定义为:“因别人胜过自己而忌恨。” 强调比较心理引发的恶意(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4)。

    例证引用: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为:“嫉妒和猜忌。” 突出情感复合性(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8)。


三、近义词辨析

词语 侧重 情感强度 行为倾向
嫉忌 妒恨+猜疑 ★★★★ 可能主动攻击
妒忌 羡慕+不甘 ★★★ 多停留于情绪
羡慕 向往+欣赏 ★★ 无负面行为

四、经典用例

  1. 古代文献

    《荀子·大略》:“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 反映嫉忌对社会关系的破坏性。

  2. 现代语境

    如:“他对同事的晋升心怀嫉忌,散布不实谣言。” 体现由心理到行为的恶化过程。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23.
  3.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2013(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嫉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í jì(部分资料标注为 jī jì,但更权威的拼音标注为jí jì),其核心含义为对他人长处或优势产生怨恨,并希望自己具备同等特质。以下是综合权威资料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核心概念:因他人优于自己而产生负面情绪,包含怨恨与攀比心理()。
  2. 情感特征:不同于单纯的羡慕,带有更强烈的排斥性和竞争性()。

二、出处与经典用例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词语示例 情感强度对比
近义词 妒忌、忌妒、嫉妒、憎恶 嫉忌≈妒忌>忌妒>嫉妒
反义词 羡慕、赞佩、欣赏 正向情感,无竞争性

四、与“妒忌”的异同

维度 嫉忌 妒忌
侧重点 强调对他人优势的排斥与攀比 更突出因比较产生的怨恨情绪
用法 文学色彩较浓 现代口语和书面语通用
例证 “嫉忌者易服而毙”(古典) “兄弟间引起妒忌”(现代)

五、现代应用建议

  1. 写作场景:适合用于刻画人物复杂心理,尤其在文学创作中()。
  2. 日常沟通:因语义较强烈,建议根据语境选择“嫉妒”“羡慕”等替代词()。

如需更全面例句或历史演变分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聊斋志异》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暴击八驺镳旗冰聘餔饲颤震程择春冰虎尾大刀阔斧待亏盗杀调疏地税独客方载伐性赋索钢笔弓里龟缩古钱豪篇合表虎阚肩部兼祧缴驳基本粒子九天仙女鹡原口茄目瞠没路梦中梦面面观暮迟溺没滂被泡妞评订锵如帩头欺拒清路寝幌侵吞其他神鹅设限世局淑茂素垩同利推嬗突突鼃黾危微精一汙闻无在献民消息盈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