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清规的意思、清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清规的解释

[monastic rules for Buddhists] 佛教中僧尼必须遵守的戒规

详细解释

(1).谓供人遵循的规范。《梁书·谢朏传》:“且文宗儒肆,互居其长;清规雅裁,兼擅其美。” 唐 杜甫 《偶题》诗:“后贤兼旧制,歷代各清规。” 宋 王禹偁 《乞赐终南山人种放孝赠表》:“少加粟帛之恩,俾谐丧葬之礼,上则成先皇之雅意,下则扬隐士之清规。”

(2).指佛教或道教规定信徒应守的清规。始于 唐 代 百丈山 怀海 创立的“禅门清规”。 元 黄溍 《百丈山大智寿寺天下师表阁记》:“詔 开山 大訢 领其徒而以禪师所制清规为日用动作威仪之节。”《水浒传》第四回:“长老道:‘既然出家,如何先破了酒戒,又乱了清规!’”《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你两个做得好事!扰乱清规,不守仙范,那里是出家读书人的道理!”《西湖民间故事·飞来峰》:“那时, 西湖 灵隐寺 里有个 济颠 和尚,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清规。”

(3).今亦泛指一般的规章制度(多含贬义)。如:数不清的清规和戒律。

(4).月。月满如规,光辉皎洁,故谓。 唐 卢照邻 《琴曲歌辞·明月引》:“澄清规於万里,照离思於千行。” 唐 李商隐 《赋得月照冰池》:“高低连素色,上下接清规。” 五代 齐己 《中秋月》诗:“空碧无云露溼衣,羣星光外涌清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清规"是汉语中具有宗教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佛教与道教两个维度阐释:

一、佛教术语 指禅宗寺院组织规程及僧众日常行为规范,常与"戒律"连用。《禅苑清规》记载其内容包括坐禅、诵经、饮食等细则,用以维持僧团秩序。据《敕修百丈清规》记载,唐代怀海禅师首创丛林清规体系,形成"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制度。

二、道教仪范 道教典籍中特指修炼者的行为准则,《道门科范》载有斋醮礼仪中的清规条目,要求修道者持守身心清净。全真派《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明确十项清规,涉及诵经、斋戒等修行规范。

现代汉语中该词引申为束缚思想的繁琐条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泛指束缚人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此义项源于明清小说对宗教戒律的文学化转喻,如《红楼梦》中"清规戒律"的世俗化运用。

(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禅宗典籍丛刊》、国家图书馆《道藏》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清规”是佛教禅宗特有的寺院管理制度,其含义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一、佛教本源含义

  1. 起源与定义
    清规是禅宗寺院(丛林)的组织章程及僧众日常行为规范,由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创立,史称“百丈清规”。因禅宗称僧众为“清众”,故将这类制度称为“清规”。

  2. 核心内容
    包括寺院管理架构(如“十寮”分工)、修行仪轨(如“朝参”“夕聚”的集体参禅)、生活规范(如“普请法”要求全员劳作)等,与传统的佛教戒律(如《四分律》)形成互补。

  3. 历史演变
    宋代《崇宁清规》、元代《敕修百丈清规》等均以百丈清规为基础修订,成为历代禅宗寺院的核心制度。

二、词义扩展

  1. 宗教泛化
    道教等其他宗教借用了该词,指代信徒需遵守的规范。

  2. 世俗化引申
    现代语境中常泛指严格的规章制度,多含贬义,例如“打破清规戒律”。

三、与“戒律”的区分

清规最初是禅宗适应中国社会形成的本土化僧团制度,后演变为广义的规范代称,兼具宗教与世俗双重文化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扒进本妻鼻山根蔀屋蟾盘朝阙澄视赤褐雏鸽醇朴蹿奔当路子挡人牌蜑舟独树一帜废损风裘佛豆符騐赋韵感受悍战画道怀疑江程建生家生婢子极峰金镂集体利益九卿既已絶仁弃义绝缘体跼天促地匡教了歌勒功龙兰马蠲门童醲粹庞博陪房平均差丕猷破帆风破惑乾竭樵树起居舍人善风使团霜松硕交酸气退走五仪细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