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鼗鼓和木铎。古代察贤和征询民意时用。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明台衢室,盛时隆鞀鐸之悬;雅管风琴,善俗重鞧轩之採。” 清 龚自珍 《对策》:“圣怀冲挹,兼听无遗,瞻鞀鐸之在悬,许圭璋以自达。”
“鞀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táo duó,由“鼗鼓”和“木铎”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政治活动中听取民意或选拔贤才。以下是详细解释:
根据《淮南子·泛论训》记载,大禹治理天下时,曾“悬钟鼓磬铎,置鼗”,通过不同乐器的声音区分民众诉求:
清代文献中仍有使用该词,例如:
“鞀铎”是古代政治文化的象征,体现了统治者与民众沟通的独特机制。由于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建议进一步查阅《淮南子》《说文解字》等典籍获取更严谨的释义。
《鞀铎》是一个汉语词语,音读为táo duó。它的意思是一种古代乐器,也称为“铳铎”或“铳铎乐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鞀,下部为铎。
《鞀铎》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鞀(táo)和铎(duó)。
鞀的部首是革,总共有11个笔画。铎的部首是钅(钏的异体),总共有11个笔画。
《鞀铎》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大戴礼》中,用于形容古代乐器。在古代,鞀铎被用作宗庙等场合的乐器,用于迎接重要的礼仪活动或表示庄严祭奠的氛围。
《鞀铎》的繁体字为「鞀鐸」。
古代的《鞀铎》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因为汉字的形态发展了很多变化。但基本的意思和部首组成是相同的。
1. 宗庙的场合中,鞀铎的声音庄严悠扬。
2. 鞀铎乐器是古代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与鞀铎相关的组词:
1. 鞀铎声(táo duó shēng)
2. 鞀铎乐(táo duó yuè)
3. 鞀铎音乐(táo duó yīn yuè)
与鞀铎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钟鼓(zhōng gǔ)
2. 缶鼓(fǒu gǔ)
3. 缶鼓相应(fǒu gǔ xiāng yìng)
与鞀铎意思相反的词语为:
1. 寂静(jì jìng)
2. 安静(ān jìng)
3. 无声(wú shēng)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