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天。《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泽流罔极。” 宋 刘攽 《<东汉书>刊误》:“穆清,天也。”
(2).指清和之气。 三国 魏 曹丕 《迷迭香赋》:“随廻风以摇动兮,吐芬气之穆清。” 明 方孝孺 《上巳约友登南楼》诗:“景风生穆清,佳趣溢鱼禽。”
(3).谓太平祥和。 汉 蔡邕 《释诲》:“夫子生穆清之世,秉醇和之灵。”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天下穆清,明君莅国。”
穆清是汉语中的典雅词汇,具有双重核心含义,既形容自然气象的清和之美,又喻指政治社会的清明祥和。以下从权威辞书及典籍角度分述:
指天气晴朗温和,氛围安宁纯净。
《诗经·大雅·烝民》有“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之句,以“穆”状清风和煦之态(《毛诗正义》)。汉代王褒《圣主得贤臣颂》亦云“天下穆清”,描绘天宇澄澈之象(《文选》卷四十七)。
引申为政治清平、世道安宁,特指帝王治下海晏河清的盛世景象。
现代汉语中,“穆清”多见于文学语境,承袭古义描绘宁静清朗的自然或人文意境。如钱钟书《围城》以“穆清”烘托氛围(人民文学出版社)。
综合来源:
释义及例证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诗经》《史记》《宋史》等经典文献,以及现代文学著作的语用实例。
“穆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指“天”
源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受命於穆清”,宋人刘攽在《〈东汉书〉刊误》中明确注释“穆清,天也”。此用法多用于古代文献,强调天命的崇高与神圣。
指“清和之气”
如曹丕《迷迭香赋》中“吐芬气之穆清”,描述自然界的清雅气息。明代方孝孺在诗作中亦以“景风生穆清”比喻和谐的自然氛围。此义项多用于文学创作,侧重清朗、纯净的意境。
喻指“太平祥和”
《文选·七启》提到“天下穆清,明君莅国”,蔡邕《释诲》中“生穆清之世”均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状态。此义项常与治世相关联,蕴含对理想社会的赞美。
“穆清”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既可指代天、清和之气等具象概念,亦可抽象表达对太平盛世的期许,多见于古典文学与史籍。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
罢筯贲室边议俵给薄海猜拳缠缴钞肚皮城聚出液低物滴珠断种妒能害贤多多许儿版飞唌槅扇挂褡寒雾横眉怒目恨恚坚滑景向津涉举案鞠塲髺墾鸾经露天通事绿林豪士迷离徜仿明鼓而攻之拈斤播两女学士拍卖骈文平凡凭文啓草契勘亲览瑞令散仙市酤十字街口水火不容四学松滋侯素蕤夙兴甜水悌友同德一心退屈外露围城打援危言逆耳遐籁县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