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凤阁舍人的意思、凤阁舍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凤阁舍人的解释

官名。即中书舍人。 唐 武则天 时称中书省为凤阁,中书舍人即称“凤阁舍人”。 唐 颜真卿 《宋开府碑》:“殿中侍御史同列有博于臺中者,将责名品而黜之。博者惶恐自匿。翌日,公独正辞引过。 天后 悦而释之,迁天官员外郎,凤阁舍人。” 元 张翥 《玉连环歌为邢从周典簿作》:“集贤仙人丈人行,凤阁舍人文有样。”参见“ 凤阁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凤阁舍人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唐代中书省核心文官体系,其称谓与职能随朝代更迭发生重要变化。该职初名"中书舍人",至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改制,将中书省改称"凤阁",故中书舍人改称"凤阁舍人"。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凤阁舍人定额六员,官阶正五品上,专司"侍进奏,参议表章",负责诏敕起草与政务审议,可直接参与中枢决策。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恢复旧制,复称中书舍人。宋代《事物纪原》特别指出,凤阁舍人虽存续仅三十年,却成为武周时期政治改革的重要符号。在文学作品中,白居易《长恨歌》"凤阁龙楼连霄汉"之句即暗喻此官职的显赫地位。该职官制度演变完整记录于《新唐书·百官志》,其命名规则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官署名代称官职"的制度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凤阁舍人”是唐代官职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中书舍人,是武则天时期中书省官员的别称。因武则天将中书省改名为“凤阁”,其下属的中书舍人便相应称为“凤阁舍人”。

二、历史背景

三、读音与注音

四、相关文献记载

唐代颜真卿《宋开府碑》中提到,官员因过失被贬后迁任“天官员外郎,凤阁舍人”,说明此职可能涉及官员升迁路径。元代张翥的诗句“凤阁舍人文有样”则体现了后世对这一官职的文学化引用。

五、补充说明

“凤阁”之名仅存在于武则天时期,神龙元年(705年)恢复旧称“中书省”,“凤阁舍人”也随之废止。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安稳稳百结半臂背子半懂不懂谤国本农鄙暗博簺不差累黍采笺惭惶蝉纱晨夕驰猎宠顾丑沮垂命邨塾胆小鬼丹志大圆智颠倒乾坤定钱嚲翠夺宗厄祸附顺国粟顾属龁噬后作戬谷勦袭颉篆竞津砻砻笼鞋鹿辇蛮荒铭海谋意钱筒鹊豆人潮三尺散漫骚话私授锼镂宿娼探龙颔调鼎手庭实桐子详讯贤识小脚子夏翟席端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