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言。《三国演义》第三回:“ 陈留王 以言抚慰 董卓 ,自初至终,并无失语。”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同舍展欢謔,失语輒面斥。”
失语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均引用自权威语言工具书及专业文献:
指暂时性或永久性丧失语言表达能力,包含口语理解与生成障碍。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79页。
特指由脑损伤导致的失语症(Aphasia),临床表现为: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语言学名词》,2011年,条目编号:YY00249。
隐喻个体或群体在特定语境下的"沉默失声",例如:
来源:王一川《文学理论》中的"隐喻性失语"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03页。
以上释义综合语言学、医学及社会学视角,覆盖该词的核心语义与跨学科应用场景。
“失语”是一个具有医学和语言学双重含义的词汇,其核心指因神经中枢损伤导致的语言功能丧失或障碍。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失语症是指发音器官正常的情况下,因大脑语言中枢受损(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导致患者丧失口语、文字表达或理解能力的临床症候群。中医则将其描述为“口不能言”,强调语言交流能力的受损。
运动性失语(表达性失语)
患者能听懂他人语言,但无法流畅表达,可能出现单词简短、找词困难。例如:想说“喝水”却只能说出“水”或错误词汇。
感觉性失语
患者语言流畅但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他人话语,常伴随语法错误或答非所问。例如:听到“拿杯子”却无法执行动作。
混合性失语
兼具表达和理解障碍,既不会说也听不懂。
其他类型
如命名性失语(无法说出物品名称)、失读症(无法阅读文字)。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病例或康复方法,可参考权威医学平台(如、5、12来源)。
百贩百叶箱冰雪节璧琰博远察察为明赤贫春菇楚音盗帅缔约国汾潞诡数黄庭见怪非怪键阍矫正角粽吉丁虫劫狱机耕站稽胡积晦戢景羁纍进复居止抗斗框框困蒙流徵隆高鹿卢剑买桂霾晶瞑光木客脑界逆拂砌阶七星灯奇卓曲平三选森肃梢杀深洞身后识方干神会时方室妾适性任情狩猎衫暑簟输忠松明炬外弟望火马卫摄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