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既朔的意思、既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既朔的解释

朔日的第二天。即农历初二。 明 何景明 《进舟赋》:“惟孟冬之既朔兮,霜凛凛而下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既朔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法含义的复合词,由"既"和"朔"两个语素构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朔"指农历每月初一,而"既"在古汉语中表示"已经完成"的时态概念。二字组合形成的"既朔",特指农历初一当天的特定时段,即月相完成新旧交替后的首日全期。

从构词法分析,"既"字在甲骨文中象人食毕转身之形,《说文解字》释其本义为"食尽也",后引申为时间完成的标记。而"朔"在《尚书·尧典》中已用作历法术语,本指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刻,《周礼·春官》郑玄注明确"朔者,月见东方之始"。

在古代实际应用中,"既朔"常见于天文历法文献。如唐代李淳风《乙巳占》记载:"既朔三日,月出庚位",说明该词用于描述月相变化的精确时间节点。清代《协纪辨方书》更将"既朔"细分为"大朔""小朔",与日月合朔的具体时刻相关联。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历法文献时仍需准确理解其内涵。其近义词"朔日"仅指日期概念,而"既朔"更强调月相变化的完成状态,这种细微差别体现了汉语时间表述的精确性。

网络扩展解释

“既朔”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其含义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 基本释义
    “既朔”指朔日的第二天,即农历每月初二。其中:

    • 朔:农历每月初一,代表月亮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刻;
    • 既:表示“已经”或“之后”,强调时间上的推移。
  2. 文献例证
    明代何景明在《进舟赋》中写道:“惟孟冬之既朔兮,霜凛凛而下威。” 此处的“既朔”明确指向农历初二,并借景抒情,描绘初冬时节的寒霜景象。

  3. 常见误解辨析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既往朔月”或“新的起点”,但根据权威词典及古籍用例,此说法不准确。正确含义应严格对应农历初二。

  4. 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典文献或特定历史语境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时间指向。

“既朔”是古代历法术语,专指农历每月初二,使用时需注意其古典属性及具体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爱幸百褶裙蚌帆巴曲边际人笔乾鹁鸪英扯扯拽拽侈侈不休刍论赐光大虫不吃伏肉丹甑點鬼録吊嗓段家桥端门沨融负驽前驱隔情故地还是后唐还可能降宣肩牌角鹿家无二主絜矢救月灵动犂祁流畅马蹄形儾惴南诏破罐子破摔倾寤秋飙三班县丞煽风点火圣鼓绳迹失检刷毛衣殊服送灯琐谈台司稊秕剔透玲珑替懈痛砭投闲吐壶玩奸相报仙京小驾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