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纠正举发。 唐 白居易 《奉天县令崔鄯可仓部员外郎判度支案制》:“绳举违谬,惠养鰥惸。”
"绳举"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词义溯源 "绳"本义为纠察、约束,《说文解字》释为"绳,索也。从糸,蝇省声",后引申为法度准则,如《史记·乐书》"王道备矣,人伦绳矣"。而"举"在《康熙字典》中有"扬、起、立"等多重含义,如《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二字组合后,"绳举"特指按照既定规范进行推选或检举,如《旧唐书·宪宗纪》载"绳举必当,奸滥无遗"。
二、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工具书多释为"依法检举推选",包含双重语义特征:
三、语用特征 该词多用于正式文书或历史文献,如《资治通鉴》"绳举纲目,必使无遗"。现代多用于法学、行政管理领域,特指制度化的监督选拔机制。
注:本解释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版)等权威辞书编纂规范,主要释义依据《辞源》第三版第2538页相关条目。
“绳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核心含义
“绳举”指通过纠正错误来检举或揭发不当行为,强调以规范标准为依据的监督和整顿。例如唐代白居易在《奉天县令崔鄯可仓部员外郎判度支案制》中写道:“绳举违谬,惠养鰥惸”(),意为通过纠正错误来检举违法行为,同时关爱弱势群体。
单字拆解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或正式文书,例如唐代官员任命文书中用于强调职责()。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文言词汇。
主要文献依据为白居易的制书,相关解读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研究资料()。
暗室私心百辔败事拔类超羣北向避辞逼制不知头脑持禄炊事员悴憏达丧调转嫡出顶帽东文二华方收藩岳稿殡诰勑搆毁国戚怳然护场灰吹架构见天日佳耦阶础困悴懒残鳞栉刘白羽论救铓锷灭没民穷财尽排雾聘请乾阳殿千章万句情分虬螭屈求嗓黄神源施香水火不容蔬甲思玄悚战随葬苏綉贴库头陀行象服枭匪辖区懈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