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纠正举发。 唐 白居易 《奉天县令崔鄯可仓部员外郎判度支案制》:“绳举违谬,惠养鰥惸。”
“绳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核心含义
“绳举”指通过纠正错误来检举或揭发不当行为,强调以规范标准为依据的监督和整顿。例如唐代白居易在《奉天县令崔鄯可仓部员外郎判度支案制》中写道:“绳举违谬,惠养鰥惸”(),意为通过纠正错误来检举违法行为,同时关爱弱势群体。
单字拆解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或正式文书,例如唐代官员任命文书中用于强调职责()。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文言词汇。
主要文献依据为白居易的制书,相关解读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研究资料()。
《绳举》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指的是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即使用绳子来举起物体的活动。通常是指通过双手握住一根粗细适中的绳子,然后将物体系在绳子的一端,通过用力拉绳的方式使物体离地。
《绳举》这个词包含了两个部首:纟(糸,纟,织)和举(九,人,⺅)。
共有9画。
《绳举》这个词源于古代中国的体育运动。在古代,绳举是一种用来锻炼力量和身体的项目,广泛流传于民间。后来,绳举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正式的体育竞技项目,参与者通过练习和比赛来提高身体素质。
繁体字为「繩舉」。
在古代,「绳举」这个词的字形可能和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文字记载,绳举的字形可能与现代略有差异,但整体结构相似。
1. 他参加了绳举比赛,成功举起了100公斤的重物。
2. 他练习绳举已有多年,力量大幅度提高。
1. 绳索:指用来拴绑、托举物体的绳子。
2. 举重:指使用肌肉力量来举起重物的体育项目。
3. 举例:指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观点。
4. 举荐:指推举人才或提出推荐意见。
举起、抬起
放下、放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