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持禄的意思、持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持禄的解释

保持禄位。犹言尸位素餐。《晏子春秋·问下十三》:“士者持禄,游者养交,身之所以危也。” 汉 刘向 《说苑·反质》:“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宋 秦观 《李固论》:“其大臣如 张禹 、 孔光 辈皆持禄取容,偷为一切之计。”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所恨持禄流,垂头气默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持禄

释义:指官吏为保全禄位而阿谀奉承或苟且偷安,缺乏担当与原则。含贬义,强调为私利放弃职守。

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

    • 持:意为“保持、守住”;
    • 禄:指古代官员的俸禄、职位。

      合指以保守态度维持官位俸禄,而非尽责履职。

  2. 引申含义

    • 苟安失职:官员为保职位而回避责任,如《汉书·匡衡传》批评“持禄保位”之臣;
    • 趋炎附势:为稳固禄位依附权贵,如宋代《册府元龟》斥“持禄固宠”者;
    • 缺乏节操:牺牲原则换取个人利益,属儒家批判的“小人”行为。

文献依据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保持禄位”,引《晏子春秋·谏下》:“持禄养交者,不得其忠。”指官员以俸禄维系私交,丧失忠诚。

  2. 《古代汉语词典》

    强调其贬义性,例举《宋史·欧阳修传》:“不苟合于世,不持禄以安。”凸显与刚正品德的对比。

  3. 经典用例

    • 《荀子·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批判庸臣漠视国家利益;
    • 《明史·海瑞传》:“诸臣畏忌持禄,不敢直言。”揭露官场因私利而缄默的风气。

现代关联

该词今用于批判官僚主义,如《人民日报》社论曾以“持禄之臣”警示公职人员需担当作为,呼应“为官不为”的治理议题。


注:文献来源依据权威辞书及正史,释义综合训诂与语境分析,符合汉语词汇考释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持禄”是汉语词汇,指官员为保住官职和俸禄而采取消极或逢迎的行为,常含贬义。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解释
    指官员只求维持现有职位和俸禄,不愿作为或曲意迎合。核心含义是“保住利益,放弃责任”,常被类比为“尸位素餐”(占据职位却不做事)。

  2. 出处与用法

    • 最早见于《晏子春秋》:“士者持禄,游者养交,身之所以危也。”
    • 《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说明官员因畏惧而消极自保。
  3. 近义词
    尸位素餐、明哲保身、苟且偷安。


二、扩展与应用

  1. 相关成语

    • 持禄取容:为保官位而讨好权贵(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 持禄养交:通过结交权贵维持职位(出自《管子·明法》)。
  2. 典型场景
    多用于批判官员缺乏担当,如宋代秦观评价张禹、孔光等大臣“持禄取容,偷为一切之计”。


三、例句参考

  1. 《荀子·臣道》将“持禄”与“国贼”关联,认为其“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
  2. 清代吴伟业在《临江参军》中讽刺“持禄流,垂头气默塞”的官僚风气。

总结来看,“持禄”不仅描述官员的消极态度,更隐含对社会责任缺失的批判。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用法,可参考《史记》《晏子春秋》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偶不夜侯怅惋诚感重唱传状催人泪下大昕顶头上司樊乱繁盛凡圣风云突变酚油俯拾皆是丐施给札诖伪过计吼生铜麾盖火性驾跨肩背难望江鲤缴获急就惊澜开闭空豁昆駼厘金局毛太纸面誉背毁密祷欧碧抛声衒俏陴堞讫事曲附曲偻日志荣椽肉飞仙三百六十行韶润杀杀试电笔顺文説憙锁镣亡佚五更鸡无毁无誉下马冯妇显贵弦箭消糜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