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铓锷的意思、铓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铓锷的解释

(1).刀剑等的尖端。《列子·汤问》:“延颈承刀,披胸受矢,鋩鍔摧屈,而体无痕挞。” 唐 杜甫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鋩鍔已莹虚秋涛,鬼物撇捩辞坑壕。” 明 刘基 《雪晴偶兴因以成篇》:“壮士金戈鋩鍔凌,将军玉帐旌旗黲。”

(2).比喻突出的才华。 明 方孝孺 《王君国祥墓碣》:“隐医肆中以自给,刮落鋩鍔,不露几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铓锷(máng 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本义:刀剑的尖端与刃锋

“铓”指刀剑等兵器尖锐的顶端,“锷”指刀剑的刃部。二字合用泛指兵器的锋芒部分,强调其锐利、锋锐的特性。如《文选·左思〈吴都赋〉》有“羽族以觜距为刀铓,毛群以齿角为矛锷”之句,以“铓锷”喻指鸟兽用于攻击的尖喙利角。

二、引申义:锋芒、锐气

由兵器锋芒引申比喻人的才干、气势或言辞的锐利逼人。如宋代叶适《题潘刑部诗卷》中“异时铓锷干霄上”一句,即以“铓锷”形容诗文的刚健凌厉之气。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评唐代名臣“振厉铓锷”,亦取其刚直无畏的品格特质。

三、文学与修辞中的运用

该词在古典文学中常用于象征刚毅、锐意进取的精神。如明代宋濂《元故婺州路儒学教授季公墓铭》以“铓锷顿敛”形容收敛锋芒,体现其动态意象。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在历史文献与学术研究中仍具重要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2.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3.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
  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清代刻本影印)

网络扩展解释

“铓锷”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由“铓”和“锷”两个单字组成,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具体解释如下:

  1. 字义分解

    • 铓(máng):原指刀剑的尖端或锋刃,如“锋芒”中的“芒”即与“铓”相通,引申为尖锐、锐利的部分。
    • 锷(è):指刀剑的刃部,如“剑锷”即剑的刃口,强调兵器锋利的部位。
  2. 组合词义
    “铓锷”合用后,通常指兵器的锋刃,例如剑、刀等武器的锐利部分。在文学中,它也常被用来比喻事物的尖锐特性或人的锐气、锋芒,如形容言辞犀利、气势逼人。

  3. 使用场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或历史描述中,例如:“其剑铓锷未损,寒光凛然。”(形容剑刃锋利如新)。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出处或古籍用例,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或古代兵器械籍。

别人正在浏览...

半吞半吐仓卒之际插车刺取村艇盗法德便凋谢独步一时凡草烦言碎辞棼煴扶服扶翊各个关怀备至闺苑还视衡水湖剧籛彭解弦更张既往纪游沮间军马开花帐刻暴刻激控制流计算机廓达老罴当道鳞列柳叶曲猛省谬采虚誉拍合旁挠前令钳锁起锚跂慕器人趣寄仁公蹂藉奢侈圣主失道试炼弹奏滔滔汩汩铜矿头敌脱距徒众无功而禄香花岩香奁綫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