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乾阳殿的意思、乾阳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乾阳殿的解释

隋 洛阳宫 殿名。 隋 杜宝 《大业杂记》:“ 乾阳门 东西亦有轩廊,周帀门内一百二十步,有 乾阳殿 ,基高九尺,从地至鴟尾高一百七十尺。”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 贞观 四年,詔发卒修 洛阳宫 乾阳殿 ,以备巡幸。 张元素 上书极諫云:‘ 阿房 成, 秦 人散; 章华 就, 楚 众离; 乾阳 毕功, 隋 人解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乾阳殿是中国隋唐时期洛阳紫微宫(又称紫微城)的核心主殿,其名称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政治象征意义,具体解析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乾」

    • 本义:《说文解字》释为“上出也”,象征天、阳刚、帝王权威。《周易·乾卦》以“乾”为天,代表至高无上的天道与君权。
    • 引申义:在宫殿命名中特指帝王居所,如“乾元殿”“乾清宫”,凸显皇权与天命的关联。
  2. 「阳」

    • 本义:《说文》注“高明也”,指日光、光明,与“阴”相对。在方位中代表南方(如“洛阳”因居洛水之阳得名)。
    • 象征义:喻示政治清明、国运昌隆,契合宫殿作为国家中枢的定位。
  3. 「殿」

    • 本义:《释名》称“殿,堂之高大者也”,专指皇家主体建筑,强调其宏伟与礼仪功能。

组合释义:“乾阳殿”即“象征天道的帝王正殿”,体现“天子受命于天,统御四方”的意识形态。


二、历史背景与功能


三、建筑象征与政治意涵

  1. 天人感应:

    殿名融合《周易》“乾为天”与“阳德刚健”,将皇权与天道绑定,强化统治合法性。

  2. 方位礼制:

    居紫微宫轴线南端,符合“天子负扆南面”的礼制传统,体现“面阳而治”的儒家理想。

  3. 权力符号:

    其超规制建筑体量(如唐代扩建后达400尺)成为皇权集中的物质载体,史称“穷极壮丽,自古莫比”。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ISBN 978-7-101-00317-5。
  2. 刘熙《释名·释宫室》(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978-7-5325-3247-9。
  3. 杜宝《大业杂记辑校》(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5961-3。
  4. 刘昫《旧唐书·高宗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ISBN 978-7-101-07112-7。
  5. 王溥《唐会要·卷三十》(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978-7-5325-2668-3。
  6. 《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建筑史论集),ISBN 978-7-302-41268-9。
  7.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序》(中州古籍出版社),ISBN 978-7-5348-0247-9。

网络扩展解释

“乾阳殿”是中国古代隋唐时期洛阳紫微宫的重要宫殿,具有丰富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与定义

乾阳殿(音 qián yáng diàn)是隋朝洛阳宫城紫微宫的核心建筑之一,作为外朝正衙主殿,承担国家礼仪、朝会等重要职能。


历史沿革

  1. 隋朝时期
    隋炀帝营建洛阳城时,乾阳殿是紫微宫三大殿之首,象征皇权核心。据《大业杂记》记载,其基座高九尺,从地面至屋脊鸱尾总高约170尺(约51米),规模宏大。

  2. 唐朝更名
    唐代改称“乾元殿”,仍为重要政治场所。武则天时期将其上层拆除,改建为明堂(后称万象神宫),成为武周政权的标志性建筑。

  3. 五代时期
    后梁、后唐等政权沿用此殿,名称先后改为“朝元殿”“宣德殿”,延续其政治功能。


建筑与规模


相关典故

唐贞观四年(630年),太宗拟重修乾阳殿,大臣张元素上书谏止,以“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乾阳毕功,隋人解体”警示劳民伤财的教训,最终太宗采纳谏言,停修此殿。


乾阳殿不仅是隋唐洛阳宫城的建筑代表,更见证了隋炀帝、武则天等帝王的政治举措与历史兴衰。其名称更迭与功能演变,成为研究古代宫殿制度与政治文化的重要线索。

别人正在浏览...

白乳宝阶跋嘴表汗别枝嬖惑采缯成对传宰出活春王圃怠缓大芒落大音第次愕怡反超丰峭妇容该辨广座轨等兼城机服记府金糕竞度兢悸九鲤湖钧令俊秀魁壮懒设设醪醩掠笞流水作业法痲木庙号缗纶暮翠朝红目断魂销抢亲轻冶颯然山殿上船深辜深刑设算水浒四入头四序跳达偷佞稳下屋里无铨次香供先驱小小子,小小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