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圣迹的意思、圣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圣迹的解释

[miracle]圣人的遗迹

详细解释

见“ 圣跡 ”。


亦作“圣蹟”。1.往古圣人的遗迹。《汉书·伍被传》:“往者 秦 为无道,残贼天下,杀术士,燔诗书,灭圣跡,弃礼义,任刑法。”《后汉书·章帝纪》:“伏惟先帝勤人之德,底绩远图,復 禹 弘业,圣跡滂流,至于海表。”

(2).有关某种宗教或其传说的遗迹。 唐 王勃 《观佛迹寺》诗:“莲座神容儼,松崖圣跡餘。” 唐 王建 《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诗:“《西域传》中説, 灵臺 属 雍州 ;有泉皆圣跡,有石皆佛头。”《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这 沱江 却是 应龙 ,皆因水功既成,锁着以镇后害。岂不是个圣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圣迹(shèng jì)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层次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圣人的遗迹、事迹或超凡神迹。

构词解析:


二、具体内涵分层

  1. 宗教神迹(超自然现象)

    特指宗教中神明或先知显现的超自然现象。

    例:

    • 基督教中耶稣治病、复活等神迹(《新约·约翰福音》)。
    • 佛教典籍记载佛陀示现的飞天、分身等神通(《大唐西域记》)。
  2. 圣人遗存(物质载体)

    指圣人遗留的实物或场所,具历史与纪念价值。

    例:

    • 孔子讲学的曲阜杏坛、朱熹讲学的白鹿洞书院。
    • 宗教圣地如耶路撒冷圣墓教堂、佛教四大名山道场。
  3. 精神典范(抽象象征)

    引申为圣人思想或品德的永恒影响,常以“圣迹”代指其教化力量。

    例:

    • “千古圣迹,泽被后世”(《朱子语类》)。

三、权威词典佐证

  1. 《汉语大词典》(第2版):

    “圣人的遗迹或事迹。亦指宗教神迹。”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第8卷第101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圣人的遗迹,多指与宗教有关的遗迹或传说。”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72页)

  3. 《辞海》(第六版彩图本):

    “特指宗教创始者或圣徒遗留的具有神圣意义的场所、遗物及传说。”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1728页)


四、语境应用示例


“圣迹”一词融合物质遗存与精神象征,其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核心始终围绕“圣人”与“遗迹”的双重维度,在宗教、历史及文化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表达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圣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圣人的遗迹或具有神圣意义的痕迹。古代多用于描述神明、圣贤留下的足迹或活动场所,如《醒世恒言》中提到的“有泉皆圣迹”即体现此意。

二、扩展含义

  1. 宗教文化关联
    特指与宗教传说相关的遗迹,例如佛教中的佛寺遗址、基督教中的圣徒活动地等。唐代王勃诗句“松崖圣跡餘”便描绘了这类宗教遗迹的留存。
  2. 历史传承象征
    承载着对先贤的追思,如《西域传》中记载的灵台圣迹,成为文化记忆的载体。

三、词源演变 原写作“圣跡”,后衍生出“圣蹟”等异体字形式。其内涵从最初具象的圣人足迹,逐渐扩展至抽象的文化遗产象征。

例句参考
唐代王建诗云:“有石皆佛头”即通过圣迹意象,展现宗教场所的神圣性。

别人正在浏览...

巴基斯坦八命匕箸不可磨灭长夫巉空大腹便便打交对典吏鼎湖龙去东差西误督检腹坚改教公尹诟詈诡诞不经鬼张鬼智顾佣海查虎子狼孙矫尾厉角缉获噤嘇剧寮可胜壈坎涝地量校连纸灵纬留精龙亢芦管罗刹日买纵冒度起稼漆桶底脱驲马少待神见实官失几师延手底下庶老四类私润四新天宇铁牀推列吞炭漆身脱手温茂乌鸢鲜柔咸土仙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