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迹的意思、聖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迹的解釋

[miracle]聖人的遺迹

詳細解釋

見“ 聖跡 ”。


亦作“聖蹟”。1.往古聖人的遺迹。《漢書·伍被傳》:“往者 秦 為無道,殘賊天下,殺術士,燔詩書,滅聖跡,棄禮義,任刑法。”《後漢書·章帝紀》:“伏惟先帝勤人之德,底績遠圖,復 禹 弘業,聖跡滂流,至于海表。”

(2).有關某種宗教或其傳說的遺迹。 唐 王勃 《觀佛迹寺》詩:“蓮座神容儼,松崖聖跡餘。” 唐 王建 《酬柏侍禦聞與韋處士同遊靈台寺見寄》詩:“《西域傳》中説, 靈臺 屬 雍州 ;有泉皆聖跡,有石皆佛頭。”《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這 沱江 卻是 應龍 ,皆因水功既成,鎖着以鎮後害。豈不是個聖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聖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聖人的遺迹或具有神聖意義的痕迹。古代多用于描述神明、聖賢留下的足迹或活動場所,如《醒世恒言》中提到的“有泉皆聖迹”即體現此意。

二、擴展含義

  1. 宗教文化關聯
    特指與宗教傳說相關的遺迹,例如佛教中的佛寺遺址、基督教中的聖徒活動地等。唐代王勃詩句“松崖聖跡餘”便描繪了這類宗教遺迹的留存。
  2. 曆史傳承象征
    承載着對先賢的追思,如《西域傳》中記載的靈台聖迹,成為文化記憶的載體。

三、詞源演變 原寫作“聖跡”,後衍生出“聖蹟”等異體字形式。其内涵從最初具象的聖人足迹,逐漸擴展至抽象的文化遺産象征。

例句參考
唐代王建詩雲:“有石皆佛頭”即通過聖迹意象,展現宗教場所的神聖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聖迹的定義

聖迹(shèng jì)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指代宗教信仰中的神聖遺物、地方或迹象,被認為具有特殊神秘力量和紀念意義。它是由“聖”和“迹”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與筆畫

拆分《聖迹》的部首分别是“土”和“辵”。其中,“土”表示與土地或土質有關,而“辵”則代表着行走、移動之意。

根據筆畫計算,漢字《聖迹》總計12畫。

來源與繁體字

字詞“聖迹”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運篇》。在繁體字中,“聖迹”保留了原始的寫法,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字詞“聖迹”也有不少不同的寫法。例如,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它可以寫成“聖跡”或“聖蹟”等。此外,《康熙字典》中還有一種寫法是“聖積”。這些寫法在古代文獻和碑文中可以找到。

例句

1. 他們前往聖迹朝拜,希望能得到神靈的庇佑。

2. 這座寺廟是佛教聖迹之一,吸引了大量信徒前來參拜。

3. 這個城市保存着許多曆史的聖迹,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觀光。

組詞

1. 聖殿:指宗教中供奉神靈的建築物。

2. 聖水:被認為有洗淨罪惡和祝福*********的水源。

3. 聖典:指宗教經典或教義中神聖的著作。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神迹、奇迹、聖物

反義詞:凡迹、俗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