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意思、巴基斯坦的详细解释
巴基斯坦的解释
南亚国家,临阿拉伯海。中国西南邻国。面积7961万平方千米。人口128亿(1995年)。首都伊
6*斯
6*兰堡。西北部为高原、山地,东南部为印度河平原。印度河纵贯南北。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世界重要的小麦、棉花生产国。工业以棉纺织为主。
词语分解
- 巴的解释 巴 ā 粘结着的东西:泥巴。锅巴。 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饭巴锅了。巴结别人。 贴近: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盼,期望:巴望。 张开:巴着眼睛。 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 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巴蜀。巴山蜀水。 词尾,读轻声:尾巴。嘴巴。 大蛇:巴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 气压的压强单位。 压强单位。 姓。 笔画数:; 部首:巳; 笔顺编号:
- 坦的解释 坦 ǎ 宽而平:平坦。坦荡。坦直(a.平坦笔直;b.坦率)。坦途。 心地平静,没有隐瞒:坦白。坦然。坦挚。坦诚。坦率(刬 )。 “坦腹”的简称,指女婿:坦床。令坦。 笔画数:; 部首:土;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巴基斯坦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巴基斯坦(Pakistan)是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伊斯兰共和国,其名称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及文化内涵可解析如下:
一、基础释义
-
国名全称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首都为伊斯兰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
地理定位
位于南亚,与中国、印度、阿富汗、伊朗接壤,南濒阿拉伯海,国土面积约79.6万平方公里。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卷》
-
词源与含义
“巴基斯坦”(Pakistan)一词源于乌尔都语,由多个地区名称的首字母组合而成:
二、社会文化释义
-
宗教特征
全球第二大穆斯林国家(穆斯林占比约96%),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法律体系融合伊斯兰教法与英美法系。
来源:北京大学《东方文化集成·南亚卷》
-
民族与语言
主要民族包括旁遮普族、信德族、普什图族等;官方语言为乌尔都语,通用英语。
来源:世界知识出版社《各国概况》
-
与中国关系
1951年建交,是首个承认新中国的伊斯兰国家,两国共建“中巴经济走廊”,民间称“巴铁”(中巴友谊坚如钢铁)。
来源:外交部《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关系》
三、现代关联含义
- “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涵盖能源、交通、港口建设。
- 国际反恐前沿:长期参与全球反恐合作,地缘战略地位显著。
参考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012).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商务印书馆.
- 刘伉. (1999). 《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外交部官网. (2023). 《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关系》. 链接
- 周南京. (2003). 《东方文化集成·南亚文化编》. 昆仑出版社.
(注:部分文献来源因无公开电子链接,仅标注出版物信息;外交部链接为官网主域,具体内容可站内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巴基斯坦”一词的释义可从词源、宗教内涵及国家概况三方面综合解析:
-
词源构成
“巴基斯坦”(Pakistan)由多个地区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
- Punjab(旁遮普)
- Afghania(阿富汗尼亚,即西北边境省)
- Kashmir(克什米尔)
- I(元音连接)
- Sindh(信德)
- Baluchistan(俾路支斯坦)
词尾“stan”为波斯语“土地”之意,整体可直译为“纯洁的土地”。
-
宗教象征
- 名称蕴含伊斯兰教文化属性,“Pak”在乌尔都语中意为“圣洁”,故全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明确体现“清真之国”的定位。
- 全国97%以上人口信仰伊斯兰教,宗教活动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如每日五次礼拜、斋月禁食等。
-
国家概况
-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与中国、印度、阿富汗、伊朗接壤,南临阿拉伯海,海岸线980公里。
- 国土特征:面积约79.6万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部有乔戈里峰等世界级高峰,南部属热带气候。
- 历史演变:原包含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独立。
“巴基斯坦”既是地理概念,更是文化符号,其名称直接反映了国家宗教属性与地域构成特征。
别人正在浏览...
熬盐白团百足之虫﹐至断不蹶半臂不贰过参赛残帙炒青丑问丹鸟氏番椒坟仓风马牛不相及腹枵该核高自位置宫妇宫槐苟言含消梨好说歹说骅騄监摄建账角圭惊愣剧敌磕铳连偶丽土乱迹罗纹瞀视墨衣千户侯起初气疾七轮扇弃末返本秦公子擎拳合掌穷门仁明摄假食糟术甲愬苦四唐粟眉探身同操吐噏外来语脗契吴馆无韵显重小却笑涡邪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