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有盐分的土壤。《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地有咸土,煑以为盐。”
"咸土"是汉语中一个专业术语,指含有较高可溶性盐类的土壤类型。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7296-2009),咸土被定义为"地表至30厘米深度范围内,易溶性盐含量达到或超过0.6%的土壤"。这类土壤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淮海平原、西北内陆盆地及滨海地区,其形成与地下水矿化度高、蒸发作用强烈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中国农业出版社《土壤学名词》进一步指出,咸土可分为原生盐渍土与次生盐渍土两个亚类。前者由自然地质过程形成,如新疆罗布泊盐壳地带的原始盐渍土;后者多因人类灌溉不当导致地下水位抬升而形成,如河套灌区部分因大水漫灌产生的次生盐渍化耕地。这类土壤的pH值通常介于7.5-8.5之间,钠离子吸附比(SAR值)可通过公式计算:
$$ SAR = frac{Na^+}{sqrt{frac{Ca^{2+} + Mg^{2+}}{2}}} $$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生态研究所的长期监测数据显示,当SAR值超过13时,土壤物理结构会显著恶化,导致农作物减产幅度可达30%-50%。中国土壤学会建议通过"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治理原则,采用暗管排盐、生物脱盐等技术进行改良。
“咸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出处可综合解释如下:
咸土指含有盐分的土壤,通常出现在盐碱地或沿海地区。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中的记载:“地有咸土,煑以为盐”,描述了古代利用含盐土壤煮制盐的过程。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具体用法或例句,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地质学相关文献。
瘢耆比肩接踵博采众长亳王捕生蹭踏楚徼道坛调阅地表火底粪反善沸天非正规军浮查共同语言汗渍渍黑凛凛欱吞虹泉黄秀户籍笺传殭尸剑铓矫谲京县季叔开允科出恪敬辣丝丝乐理敛赊燎寤临潼斗宝龙箫罗衿墨裁昵嫌蓬颗穷凶榷盐法曲轸删除伤化山毛榉伸舌头厮搏随后探汤蹈火桃竹簟天成天绘提神同车铜圆无支祈销声匿迹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