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竹木编制的渡海的筏。 唐 李怀远 《凝碧池侍宴看竞渡应制》诗:“忽闻天上乐,疑逐海查流。” 唐 包佶 《抱疾谢李吏部赠诃黎勒叶》诗:“一叶生西徼,齎来上海查。” 唐 韩偓 《夏五月自长沙抵醴陵》诗:“此行若遇支磯石,又被 君平 验海查。”
“海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唐代诗词中常出现该词,例如: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文学研究场景。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辞书(来源1、3)。
《海查》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后的部首为“氵”和“察”,总共有10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的过程中。
在繁体中,海查的写法为「海」与「察」,其中「海」的构造保持不变,而「察」的构造较为复杂,由「宀」和「祭」组成。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海查」的写法与现代相似,只是有些字形细节上有一些差异。
1. 通过对市场变动的海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
2. 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海查,以便了解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
1. 海洋:指大片的水域,通常与地球上的陆地相对。
2. 查看:指目视或通过其他手段来获取信息。
3. 洞察:指观察或理解事物的本质或内在含义。
1. 观察:指用眼睛或其他感官器官专注地看或感受。
2. 调查:指为了获取或确定事实或真相而进行的行动。
3. 探索:指探究未知事物或领域的过程。
1. 忽略:指不重视或不注意某事物的存在或发生。
2. 排除:指将某事物剔除或排斥在外,不予考虑。
3. 错误:指与事实或真相不符的想法或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