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后因以“龙亢”指一种亢阳之气、刚烈之气。 唐 白居易 《哭刘敦质》诗:“龙亢彼无悔,蠖屈此不伸。”
"龙亢"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两重含义:
一、本义指龙颈部位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的本源解释,指代龙的颈部。《周易·乾卦》用"亢龙有悔"阐释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其中"亢"特指龙颈与咽喉连接处,比喻事物发展到顶点将转向衰败。此典出自《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二、引申为刚正不屈的品格 该词在《后汉书·独行传》中被用作人物品评,描述东汉名士荀恁"清行侔于闵、贡,龙亢之操,华首弥固",以龙颈坚挺之态比喻士人不屈的气节。明代方孝孺《严光论》进一步将"龙亢"发展为独立人格象征:"不恃其龙亢而侮人之懦。"
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标注该词属于文言用法,常见于典籍中比喻性表达。需要注意与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历史地名)进行语义区分,后者属于专有名词范畴。
关于“龙亢”的详细解释如下:
“龙亢”由“龙”与“亢”两字组成:
此词源自《周易·乾卦》中的“上九,亢龙有悔”,意为龙飞至极高之处,因过度刚强而可能招致灾祸。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注解:“亢阳之至,大而极盛”,强调事物发展到顶峰时的潜在危机。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经典与文学用例,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易》原文及历代注疏。
凹版畚輂标格避宠逼进部下猜忌材薮草室斥讳叱詈赤鸟蹙齃打零刀笔吏短兵对言二朝廷番官非横枫宸愤媿公程洪洪活儿僭端见讥捷疾鬼解盐金路开口跳空壁诳吓苦恨览试丽柔论述罗敷有夫门皂面若死灰妙斲母舅纳胯挪腰怒生飘逝庆币曲事三大作风山郊水楼说辞曙钟算应抬炮摊商文从五斗禄无忓崤底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