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ature]∶在直立状态下的自然身高
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
(2) [figure]∶指身体的高矮胖瘦
身材苗条
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水浒传》第十四回
(1).指才能。 汉 刘向 《说苑·善说》:“臣之所能令悲者,有先贵而后贱,先富而后贫者也。不若身材高妙,适遭暴6*乱无道之主,妄加不道之理焉。”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某无身材,但守公直。”
(2).指身体的高矮和胖瘦。 唐 寒山 《诗》之十九:“手笔太纵横,身材极瓌瑋。”《水浒传》第三八回:“ 李逵 看那人时,六尺五六身材,三十二三年纪。”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呼韩邪 高高身材,面如秋月。”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身材汉语 快速查询。
“身材”一词的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现代常用义
指人体在直立状态下的高矮、胖瘦、体型特征,例如《水浒传》中「五短身材」的描写,曹禺《王昭君》描述「高高身材,面如秋月」。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体态,如「身材苗条」「身材魁梧」。
古代引申义
汉代至唐代文献中曾表示「才能」,如《说苑·善说》记载「不若身材高妙」,刘肃《大唐新语》提到「某无身材,但守公直」。此用法现已罕见。
该词从汉代「才能」的抽象含义(如),逐渐向具象化发展。唐代寒山诗作中已出现「身材极瓌瑋」的体态描述(),至明清小说(如《水浒传》《红楼梦》)完全过渡为身体外形概念。
注意:英语翻译宜用「stature」(侧重身高)或「figure」(侧重整体体形),避免直译「body」可能引发的歧义。
身材是指一个人的体型和身高等方面的特征。它是一个描绘一个人外貌形象的词语。
身材的拆分部首为身,它是一个常用汉字的部首。身材的总笔画数为7。
身材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这本古代的字典中。它是由两个汉字“身”和“材”组成的。在古代汉字中,“身”表示人的体型,而“材”表示素质和能力。所以,“身材”一词在古代的含义是指人的体型和素质能力。
身材的繁体字为「身體」。
在古代汉字中,身材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身”字的形状更像是一个正立的人的外形,而“材”字的形状是由“木”字和“才”字组成。
他的身材高大而匀称。
身材曲线、身材修长、体格、体形
体型、体态、外形
身形、身躯、形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