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歌凤的意思、歌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歌凤的解释

《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后遂以“歌凤”为避世隐居之典。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欲去而恐罹害者也, 箕子 之《洪范》、 接舆 之歌凤也哉!”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清 钱谦益 《费县道中》诗之一:“歌凤有人供放逐,鬭鸡无相繫安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歌凤"是汉语典故词汇,典出《论语·微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陆通(字接舆)见孔子周游列国宣扬礼治,遂佯狂作歌讽喻,其歌首句为"凤兮凤兮",故后世称"歌凤"。该典故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避世隐居或自洁身世的表现",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时局的隐晦批判与精神坚守。

从语义演变角度分析,《四书章句集注》记载朱熹注解:"凤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揭示其核心内涵为贤者处世之道。汉代扬雄《法言·渊骞》最早将此事提炼为文学意象,王充《论衡》则将其与"获麟"并列为春秋重要文化符号。

在文学创作中,该典故形成固定意象群。如李白《庐山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直接化用典故,表达对仕途的疏离感。宋代谢枋得《碧湖杂记》考辨指出,唐宋诗人多借"歌凤"抒发政治抱负与现实矛盾的心理冲突。

该词的文化意涵具有双重指向性:《十三经注疏》强调其"讥切时事"的批判精神,而《世说新语·栖逸》则着重其"高蹈出世"的隐逸哲学。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列为B级文化词汇,提示其在解读先秦至魏晋文献时需重点注意语境差异。

主要参考来源:

  1. 中华书局《论语译注》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3. 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4. 北京大学出版社《十三经注疏》
  5. 人民文学出版社《李太白全集》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歌凤”是一个源自《论语·微子》的典故,主要含义与避世隐居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1.典故来源

《论语·微子》记载,楚国狂人接舆曾唱着歌经过孔子车前,歌词为:“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这里的“凤”暗指孔子,接舆以“凤德衰落”劝诫孔子放弃从政,归隐避世。后世遂以“歌凤”代指隐逸不仕的态度。

2.文学引用

汉代扬雄在《法言·渊骞》中提及“接舆之歌凤”,唐代李商隐也有“歌凤更佯狂”的诗句,均延续了其避世主题。清代钱谦益更在诗中用“歌凤”表达对放逐生活的感慨。

3.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歌凤”解释为“歌声如凤凰般动听”,但此说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对字面的误读。需注意区分典故本义与衍生义。

“歌凤”核心含义源于儒家经典,象征对政治乱世的疏离与隐逸追求,文学作品中多用于表达超然物外的志趣。

别人正在浏览...

爱斯基摩人案缉白骨精逼掯不恤人言倡技丑劣揣拟祷福大絃弟妹梵释圪吵宫靴挂箭聒聒叫海匪海灵汉渚红麴虹烛锭后行监牢瀽瓮番盆决心距虚科学社会主义孔罇髡截櫑具利剑鸬鹚号么道摸量泥金努眼迫筰铅母佥赞器贿亲丁青春耆彦铨臣全唐诗神不收舍深思深文市郊手到拿来疏举树阴铁山碎脱监晚父万古畏首畏尾闲接选举恓恻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