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签的意思、通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签的解释

谓几个官员共同签押。 宋 曾巩 《请给事中书舍人印合与不合通签中书外省事札子》:“若将来常侍以下至正言员足,消与未消,逐一通签。如不通签,即未审合係是何官书判施行。”《宋史·职官志二》:“三部副使各一人,通签逐部之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签”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均源自古代文献与现代权威词典的收录:

  1. 联合签署、共同署名(动词)

    指在公文、案卷或重要文件上,由多位相关官员或责任人一同签署姓名,表示共同负责或知晓。此义项源于古代官署处理公务的流程,尤指副职或辅助官员在主官批示后的连署行为。

    来源依据:

    《汉语大词典》收录此义项,释义为“谓共同签署”。例如:“凡诸司议定公事,长官判准,次官通签。”(引自《宋史·职官志》),描述了宋代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拟定政令后需经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若同意则“通签”副署的程序。

    《辞源》(修订本)亦解释为“共同签署”,并引清人恽敬《上陈笠帆按察书》用例:“每案呈稿,通签各房。”说明清代司法文书需各房吏员共同签署确认。

  2. 姓氏(名词)

    “通”作为复姓存在,虽极为罕见,但历史文献中有记载。

    来源依据:

    《姓氏考略》《中国姓氏大全》等姓氏研究著作均收录“通”姓,指出其来源可能与地名(古通州)、官名(如“通政使”)或职业有关。现代人口统计显示此姓氏分布零散,属稀有姓氏。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通”字条目下虽未单列姓氏义,但明确“通”可作为姓氏使用,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通签”是一个古代官场术语,其核心含义为多个官员共同签署文件或共同处理事务,主要用于宋代的行政制度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背景与引证

  1. 宋代行政制度
    根据《宋史·职官志二》记载,宋代设“三部副使”,其职责包括“通签逐部之事”,即副使需共同签署并处理部门事务。
    典型场景:涉及重要公文或财政事务时,需多名官员联合签押以相互监督。

  2. 曾巩的文献记载
    宋代文学家曾巩在《请给事中书舍人印合与不合通签中书外省事札子》中提到,官员需“逐一通签”,若未完成联合签押,则需重新审定执行流程。


三、其他相关释义


四、与相近词汇的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宋代官制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宋史》或曾巩文集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襃德侯雹散八帙卑官变压器宾筵颤笃笃臭骂穿石节鹑居鷇食楚三户达官知命度程妒忮翻新分列式覆函复书恭笔故驿浣水家累千金,坐不垂堂结帨寄费计尽力穷镜鱼酒馆旧派孔口来况劳叨履迹盲从猛志常在谟盖母家纳谏如流逆证攀槛帕斯卡定律青骢马侵轧綦谿群蚁趋膻任纵上元夫人省陌史皇嗜痂之癖饰糚遂欲岁月不待人啴谐饕虐通封脱唇晚魄威慴无颜之冠小格